本篇文章3401字,读完约9分钟

“江南水乡,城隍之乡”。赵家楼古镇是元末明初农垦机构的起源地,可以说是上海农耕文化的发祥地。经过明、清、民国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江南水乡。迄今为止,它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以及相关的街道、桥梁和水系。她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村,也是上海32个重点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2008年,古城进行了整修,并于2010年5月28日正式开放。

闵行召稼楼古镇:上海农耕文明的发轫地

2015年,古城赵家楼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近年来,赵家楼的游客数量创下新高。在过去两年中,赵家楼每年接待的游客人数超过350万。

闵行区浦江镇的赵家楼古镇,有着近800年的历史。这是上海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如今,赵家楼古镇已经成为上海郊区一个特殊的旅游景点。小镇四面环水,有小桥,堂,堂等明清古迹散落其中,白墙深院;叶宗兴纪念馆和秦雨波纪念馆讲述了这里悠久的历史。

闵行召稼楼古镇:上海农耕文明的发轫地

描述:赵佳大厦是上海最早的垦区,赵佳文化是上海农耕文化的源头。新民晚报记者徐程照片

农业的起源

由于天气变冷,住在市区的张阿姨打算去大厦买些熏肉和皮。她还需要在家里加一个筛子和一把锅刷。现在这些小物件可以在古镇里买到。当然,你也应该吃油腻腻的砧板、小馄饨、海棠蛋糕,并享受看沪剧的乐趣。在游客眼里,赵家楼古镇有许多美味有趣的地方。事实上,赵家楼地区是上海最早的农耕文明发源地。今天的赵家楼古镇见证了800年来上海从勤劳耕作到高楼林立的传奇历程。

闵行召稼楼古镇:上海农耕文明的发轫地

“放眼两三里,延村有四五间房子。蓝天白鹤飞,野塘春草肥。”这是北宋时期的赵家楼地区。那时,有一个潮滩,有鸟、兽和芦苇,人很少。"赵家楼古镇已经有近800年的历史了."说起赵佳大厦,赵佳大厦的“故土”,赵佳古镇大厦的咨询室里,陈红毅的老师数不胜数。2005年,上海划定了32个历史文化区,包括赵佳大厦。当时,赵家楼古镇只是一个小集镇,只有一个杂货店,一个茶馆,一个裁缝店和几个理发店。由于年久失修,传统的街道、著名的房屋和文物都有消失的危险。2006年下半年,由陈功毅等人组成的文化考察团来到这里考察历史和文化。“浦江镇有几个古村镇,包括陈航、杜航和卢辉。经过一轮调查,我们发现独行房是最大、保存最好的,但我们最终决定开发赵佳大厦。这里保持了原始乡村的完整风格。这条老街不仅仍然古老,而且许多古代建筑和遗址都没有遭到破坏。特别是整个南街和城市沿河的街道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祭祀农事厅、广智学派旧址、梅园、宁建堂等宅邸都有雕龙绘凤、淳朴的庭院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赵佳建筑也是浦东农耕文化的开端,是浦东农业文明开垦和发展的标志;这是上海城隍大师秦雨波的故乡。这里也是第一个疏浚黄浦江的人叶宗航的家乡。中国的教育家黄炎培,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张闻天,一代书法家苏局仙等人都在这里留下了生命的足迹。”

闵行召稼楼古镇:上海农耕文明的发轫地

2008年,古城进行了整修,并于2010年5月28日正式开放。

南宋被命名为

在2010年之前,它还是一个不为人知的村庄和城镇,大多数村民主要务农。当时,他们不得不问“赵佳大厦在哪里”,很多人可能会看起来很茫然。

南宋迁都临安后,中原地区的农民、学者和官员随政权南下,部分人前往赵家楼地区。据传说,南宋绍兴时,隐居的谭德招募流民开垦土地、耕种,并在今天的赵佳楼北街入口处修建了一座平台式小楼,“专门用来召唤农民耕种庄稼”。后来,一个以小建筑为中心的城镇形成了,人们称之为赵佳大厦。到了元朝,赵家楼成了浦东的垦殖中心。

闵行召稼楼古镇:上海农耕文明的发轫地

到了明朝,工部右侍郎谭纶任命长子谭天重建彭寿园东侧的赵佳楼,挂一个大钟,敲钟,召集分散的农民干活,休息,收工。清朝时,徽商Xi·杨怀在赵佳大厦盖了一所房子,并扩建了他的学校。随着移民的开垦、土地的成熟和技术的提高,赵家楼地区的水稻生产在浦东家喻户晓,人口密集,市场繁荣,已成为浦东的名镇。

闵行召稼楼古镇:上海农耕文明的发轫地

黄成大师

上海城隍庙供奉的城隍之主是谁?上海的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他就是秦雨波。秦雨波与赵佳大厦有着悠久的历史。

秦雨波来自元朝。我从小就和父亲一起住在大明(现在的河北省)。元朝第四年(1344年),秦雨波进士,任湖广水运使,后迁居山东高密县。秦雨波是一个诚实的官员,赢得了人民的心。后来,他在福建省当了医生,那里有很多顽固的人。秦玉波规定,盗匪是第一次被抓获,他们的报酬是为自己而活;如果你再次捕获它,你会有几十根棍子,让它们回到农场;他第三次因犯罪被捕,也就是说,几起犯罪合并在一起,他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小偷消失了,人们赞美他们。

闵行召稼楼古镇:上海农耕文明的发轫地

元末,局势动荡。秦雨波放弃了他的官职,回到了他祖父的家乡上海。朱元璋统治后,明太祖从世界各地招募贤士。当他听说秦雨波有丰富的教育和杰出的成就,他下令中书省邀请他。然而,秦雨波感谢袁婷对他家人的照顾,并坚持要他辞职。洪武六年(1374),秦雨波病死,葬于浦江镇勤政村长寿村。

闵行召稼楼古镇:上海农耕文明的发轫地

临死前,他对家人说:“解释主要的疑惑,了解人民的愿望,毫不犹豫地去为人民寻求帮助。”朱元璋听说后,感慨地说:“不为我而活,死了就要保卫我的土地”,于是把秦雨波称为上海城隍。“现在,供奉在上海城隍庙的城隍之主是秦雨波。他是从这里来的。”陈红义说道。

闵行召稼楼古镇:上海农耕文明的发轫地

钟楠照片

更换浦江

明朝以前,黄浦江不是现在的趋势,而是从大支河流向鲁超港,而不是从吴淞口入海。黄浦江的改道与一个来自黄浦江的人有关。陈公义说,明朝的水利专家叶宗兴,大约在他祖父那一代搬到了闵行区浦江镇正一村。

明朝永乐元年,位于太湖流域的苏州、松江和嘉兴经历了暴雨和特大洪水。叶宗兴根据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探索的事实,写了一份治水方略,并以学生身份上报华亭县法院。他的建议是放弃吴淞河下游的一条淤塞的河流;加深和拓宽黄浦江(现在闵行区浦江镇门港以北的黄浦江);疏浚上海浦以北的范家浜(相当于现在外滩至复兴岛一带),使范家浜的上游连接上海浦、黄埔、胡帽和太湖,下游与吴淞河汇合,从南口浦口入海。

闵行召稼楼古镇:上海农耕文明的发轫地

法院确认了叶宗航的建议。经过两年多的治水工程,由黄埔-范家浜-南溪坡组成的“新黄埔”出现在太湖下游。过去,这条河离这里只有一箭之遥,它被挖掘成一条30多丈宽的大河。吴淞河向西流,汇入黄埔,流入大海。黄浦江汇合后,为了进一步丰富黄浦江的水量,叶宗航在东江闸口修建了一座水闸,对东江的水量进行调节,使黄浦江始终水量充沛,水流顺畅,日夜冲刷,河体宽阔。今天形成黄浦江。治水工程实施后,太湖下游的水利形势有了很大改善,数百年来很少发生洪水。

闵行召稼楼古镇:上海农耕文明的发轫地

与叶宗兴、江浦有一合流;江浦河和黄浦江汇合了;只有黄浦江才能通向一个大上海。现在,在赵家楼古镇的仪式花园里,专门修建了秦雨波纪念馆和叶宗兴纪念馆来纪念这两位上海先贤。

在仪式园内,有秦艺美术馆和黄炎培职业教育展览馆。

购物和游泳

赵佳大厦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故居,有著名的房子、传统的街道和小巷、古老的桥梁和河流。骑墙、莲墙、青砖、瓦充满了明清文化的魅力,在这里可以看到古代上海郊区的主要住宅形式。对于那些喜欢吃买买的人来说,赵家楼古镇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闵行召稼楼古镇:上海农耕文明的发轫地

恐怕对赵佳大厦印象最深的是“小吃街”。七宝和城隍庙一样美味。赵楼有三宝——赵楼大曲、赵楼羊肉和赵楼拆蹄。大曲丢了。赵楼羊肉是当地的特产,在小商店里经常被用作羊肉面的配料。它美味可口,令人耳目一新。叫一栋楼去拆蹄子,又亮又甜又不腻。

闵行召稼楼古镇:上海农耕文明的发轫地

竹笋和竹笋丁是赵家楼很受欢迎的美食。每年,在春笋上市后,都会有大量的美食家来到这里寻找早期消费者。一般来说,蒸饺里只有糯米和馅,竹笋丁和汤都是肉。有一种吃饺子的感觉,味道鲜美,皮薄馅足。许多人吃不饱,他们不得不带两个盒子回家。

闵行召稼楼古镇:上海农耕文明的发轫地

秋海棠饼、油砧板、麦秸饼、馒头、小馄饨...古镇里的“小吃街”一次不够品尝。在这里,林三肉皮和林三泡菜也很有名。很多人会专程去古城买这种肉酱菜。在特产街上,有各种各样的小百货商店,从北方的擀面杖和旧布鞋,到南方的竹篮和油纸伞。

闵行召稼楼古镇:上海农耕文明的发轫地

2015年,古城赵家楼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胜地,游客数量创历史新高。在过去的两年里,赵家楼每年接待超过350万游客。赵家楼古镇二期将在未来几年内建成。根据规划,二期将陆续开发建设赵家楼的标志性建筑和景点,如填海造地、芒湖等。二期工程建成后,赵家楼古镇将成为上海最大的历史文化古镇,占地77公顷,距离上海市区最近。

闵行召稼楼古镇:上海农耕文明的发轫地

游览:赵家楼古镇

地址:闵行区浦江镇沈度公路辛格村(苏兆路附近)

电话:67282828电话:67282900

交通:从轨道交通8号线申都公路站换乘10号、175号、浦江8号线(沈度公路赵家楼古镇站)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闵行召稼楼古镇:上海农耕文明的发轫地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87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