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6字,读完约4分钟
据《劳动日报》报道,通过加强科技与经济、创新成果与产业的联系,闵行将打破“纸”变“钱”的瓶颈,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昨天在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科委主任、闵行区区长倪介绍了《上海市建设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行动计划(2018-2020)》的相关情况。
从五个方面促进示范
成果转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要取得突破,就要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更重要的是,要汇集各方资源,共同推进。倪姚明表示,闵行将重点推进五个方面的示范。
一是技术网络全球化,示范区主导作用积极发挥,服务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帮助上海形成国际技术交易中心,基本建成全球技术转移网络的重要枢纽。
二是科技资源共享成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东部辐射源,促进了长三角地区技术转移的协调发展。
三是创新主体多元化,打造线上线下成果转化网络平台,形成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投融资机构等多种主体广泛参与的局面。
第四,科技服务要专业化,建立专业技术经纪人队伍,鼓励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为技术转让提供知识产权、法律咨询、资产评估、技术评估等专业服务。
五是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产业化,集聚一批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产业化项目落户示范区,形成航天、航空空、航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产业集群。
深化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
在具体推进中,闵行将支持高校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技术转移体系和知识产权许可机制进行基准化,并设立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正在建设市级技术转移服务示范机构,形成系统、规范、完整的科技成果连锁管理体系。
倪姚明介绍说,“0号湾”已被列入国家双创新示范基地首批重点项目。“零湾”作为承担高校、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的载体,自两年前成立以来,已吸引了400多个创业项目和10家创业机构,并以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赢得了30多家1000多万级融资企业。
此外,闵行将依托第八航空航天研究院、CSIC和AVIC等军事研究机构的资源,建设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的产业集群。支持建立军民双向技术转移机制,建设上海(航天)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创业中心,推进民航空电子研发和改造功能平台,推进军民融合技术成果的转移和转化。市科委表示,今后将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优先考虑一些改革措施和任务。如探索高校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高校建立科技成果公开制度,完善成果转化专业服务人员激励机制,建设上海高校知识产权运营创新中心。
加强对接,构建网络
今后,闵行将加强科技与经济、创新成果与产业的联系,努力构建网络、搭建多个平台、聚集一批机构、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倪表示:充分发挥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和虹桥商务区的国际资源优势,着力承接国际技术转移,打造以示范区为核心、长三角为主要辐射区的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着力打造全球技术交易成果展示中心、全球重点科技展示中心、国内外优质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跨国技术转移机构集聚中心、技术转移转化一站式服务交易大厅。
闵行正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医疗机器人研究所”,依托交通大学的跨学科优势,打造中国医疗机器人技术改造和产业发展基地;支持华东师范大学和以色列海法大学联合建设“转化科技联合研究所”,打造生物医学、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创新功能平台。与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人工智能研究所”,汇聚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领先人才,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示范领域的创新应用。
目前,闵行已落户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华东版权登记处、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南区中心和国家技术转移东方中心闵行分中心。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引进和培育一批优秀科技服务机构,支持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和市场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