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09字,读完约5分钟
市政府近日同意并发布了《推进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方案》。根据综合规划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区位于闵行区马桥镇及其周边地区,面积约15.7平方公里。它被纳入全市“3+5+x”区域的整体改造工作,力争在10年内实现与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生态等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创造1000亿的产业规模。
照片说明:位置示意图
基本信息
根据综合规划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位于闵行区马桥镇及其周边地区,占地约15.7平方公里,纳入全市“3+5+x”区域整体改造。
试验区的四个边界是:元江路和铁炉河以南,昆阳路和北沙港以西,江川路和黄浦江以北,前浦泾、怒江和水富路以东。
实验区分为两部分:产业创新发展区和应用综合实践区。其中,工业创新开发区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培育人工智能创新技术,通过高标准项目接入和存量资源转化,承载人工智能科技成果,重点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系统、智能新硬件系统等“四大智慧”产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通过紫竹创新创业走廊和武进区的改造,实现东西部联动。应用综合实践区规划面积4.9平方公里,全部土地被征用为国有。 2011年,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得批准(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修订)。围绕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需求,打造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体验场景,成为集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聚集、学术交流和展示推广为一体的创新应用综合实践区。
总体思路
总体目标
汇聚世界先进城市发展理念和科技元素,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技术优势的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智能生产、智能生活、智能生态”的生产与城市共生家园,成为特色主导产业推动区域整体发展的创新实验区。
实施计划
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战略,未来10年,试点地区将逐步建成人工智能发展先导区、产业应用特色集聚区和未来城市发展试点区,并实施“三步走”计划。
近期:完善顶层结构,注重场景搭建,培育优势企业(2019-2021)。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场景建设,关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智能生态等3-5个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并形成试点示范;引进5-8家领先人工智能企业,培育50家中小创新企业,力争产值突破200亿元;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创造优越的生态环境。
中期:注重制度建设,发挥集聚效应,实现示范发展(2022-2025)。共引进50家国际级人工智能企业和机构,培育了8-10家人工智能创新标杆企业和100家中小创新企业,产值超过500亿元;基本实现物联网、数字融合、应用场景丰富多彩、功能创新平台潜力生成,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上海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群和应用示范基地。
长远:聚集优质资源,打造生态示范,打造实践高地(2026-2030)。人工智能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形成强大的国际发展氛围,汇聚8-10个国际基准水平的创新机构或团队;实验区与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和生态领域的深度融合,成为未来城市实践的高地和新模式,创造了1000亿元的产业规模。
描述: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广场(效果图)
描述: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大师湾(效果图)
工业发展的关键点
(一)智能交通系统
充分发挥闵行区相关产业的基础优势,围绕航空航天、航空空、航运、电子等核心产业,加强与国内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搭建相关领域的人工智能国家平台,重点发展智能无人机,搭载与定位服务相关的产品和系统,推动相关技术的转移和转化。
(2)智能机器人
在推进大锐机器人和柔性执行器项目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吸引和争取国内外智能机器人项目的解决。面向生产和城市一体化,重点发展教育、陪伴、运动和康复机器人,提高实验区家居智能化水平。结合上海电气、上海航天、闵行开发区相关企业的智能升级需求,重点开发机器人产品、核心部件和人机合作、智能搬运等系统,创新智能制造应用项目的商业模式和融资方式。
(3)智能传感系统
围绕装备、汽车、医疗等领域的应用需求,重点发展微机电系统、激光雷达传感器和动态视觉传感器。推进机器视觉与工业应用的深度融合,重点发展机器人三维视觉、人工智能图像视觉检测等新技术。结合马桥体育产业的特点,我们将引进国内外优秀的R&D专业机构,重点发展智能体育、智能图像、智能环境等传感系统,带动高端智能消费传感器产业的发展。
(4)智能新硬件系统
针对硬件产品智能升级的发展方向,我们将重点开发智能新型硬件识别和交互产品、系统和平台,开发人工智能特色芯片,引进移动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可穿戴领域的智能终端产品创新企业,加快智能家居产品在智能娱乐和健康生活领域的产业化。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生产与城市发展的融合,我们将吸引国内外软件设计人才在马桥创新创业,重点发展智能新硬件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提升设计智能化水平。
应用实践的要点
按照“智能生产、智能生活、智能生态”的发展理念,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数字双城建设,推进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城市生活和工作在应用综合实践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城市智能化运营和迭代创新,实现基于人工智能应用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精细化生活”,形成应用示范高地。
(1)促进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
推进人工智能技术授权试验区“精细化协同管理”,形成全程在线、精确监控、主动发现、智能决策的城市智能治理体系。建设健康的环境系统,建设集生活水循环系统、雨水再生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于一体的水智能系统,以及承载直饮水系统和机器人自动维护系统的全景多功能隧道。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基于对智能路网和交通流数据的感知和分析,实现了测试区域的交通判断、预测和调度能力。构建垃圾分类管理系统,基于图像识别、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结合云平台管理,实现智能垃圾分类。构建科学的政府决策体系,推进多维数据分析和情感识别在公共需求预测和社会舆情分析中的应用。
(2)创建智能和精确的服务
以人为本,构建人工智能辅助公共服务平台,为公民提供准确、个性化的服务。建设智能化政府服务系统,加强自然语言处理和服务机器人在实验区政府热线、门户网站和服务窗口的应用,提高服务效率。推进智能公交服务,整合无人驾驶、车联网、车路协调等技术,构建适应性智能公交环。打造智能互动学习、智能体育赛事、数字文化表演等一批示范应用,提升教育文化服务体验。
(3)实现智能和精致生活
在实验区先行先试,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和保障改善民生的结合,开创未来生活的新范式。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加快智能个人助理、智能随行机器人和智能健康设备的广泛应用,推动家居产品的智能化升级。促进智能医疗的包容性赋权,鼓励应用和推广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图像分析、外科诊断和治疗、精确医疗等技术,建设智能示范医院和社区医疗中心。提升智能教育的质量和效率,鼓励人工智能的个性化教育实践,发展网络教育模式,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公平分配。加快养老和托幼机构便利化服务,依托人机交互、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高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托幼管理的便利性,创新健康养老和托幼服务模式。创建一个智能和开放的城市空房间,建立全景应用街头,全连锁孵化区,全天候公园等。集成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感知、智能语音等技术,实现科技产品和居民智能体验的全景应用。
据介绍,闵行区将依托紫竹创新创业走廊试点区的区位条件,发挥空技术人才、应用示范等优势。,并通过“区域+产业+创新”的政策,帮助工业项目以创新的做法落地。叠加,培育发展人工智能相关的R&D、制造业和系统集成,引导优质产业项目重点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系统、智能新硬件系统等“四大智能”产业,优先发展东川路以北增量用地,带动周边地区转型升级,提升创新集中度,提高经济密度。
按照“智能生产、智能生活、智能生态”的发展理念,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数字双城建设,推进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城市生活和工作在应用综合实践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城市智能化运营和迭代创新,实现基于人工智能应用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精细化生活”,形成应用示范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