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58字,读完约7分钟
超大城市的治理应该像刺绣一样精致,而基层治理则是对政府管理创新、服务群众、引导自治能力的考验。
保山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拓展社会治理工作,以“核心是人,重点是城乡社区,关键在于制度创新”为根本指针,制定并实施了“1+6+1+x”政策措施,始终坚持党的建设的领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的作用, 团结群众、服务群众,努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增强城市治理能力,提高人民生活和服务质量,让人民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让人民更自觉地热爱和服从党,开创社会治理创新的“宝山实践”。
利用掌中的新平台,为党建和人民感情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
“不要等群众打电话来,直接听他们的心声”。
在网上寻求公众意见,在网下解决问题。一个基于互联网、各方广泛参与、引领社会治理的新型手持平台,发挥了网络会议厅、居民指南和共享花园的作用。社区居民可以在这里反映问题,表达需求,也可以参与公益事业,交朋友...这个在线平台就是“社区交流”。
全面覆盖“社区访问”
目前,保山所有村委会都实现了“社区沟通”的全覆盖。32万多名村民和近23.5万个家庭以真实姓名加入,其中3.4万名党员表明了身份并发挥了作用,439名社区警察全部上网;居民与党组织互动592万次,读者427万人次,帖子100万条,好评65万次。
案例1
住在月浦的孙奶奶是个热心肠的人。送孙子去幼儿园后,她想用剩下的时间来帮助社区。她用手指在“社区通行证”上贴了一个帖子:“我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3点都有空的空闲时间。如果您在此期间需要帮助,请联系我。”。很快,这份爱得到了站台上年轻母亲的热情回应。
案例2
古村好日子花园的退休党员老陆日前刚刚在“社区互联”平台上宣布了社区微型公益项目“改造与共享自行车”,并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将近100辆自行车移出社区进行有序安置。老路流汗的照片被摄像机记录下来,并在“社区通行证”上受到了居民们的称赞。
案例3
吴淞三英坊在职党员陈为初中学生开设了一个免费的暑期数学辅导课。居民们积极支持并踊跃报名...
社区交流
生活中这些琐碎的“我身边的事”和“烦恼”在“社区交流”中一一解决。
“社区传播”突破了传统思想和物理学中空村党组织的局限。用一个小小的手指,你可以了解社区事务,享受社区服务,参与社区活动,感受社区的温暖。为居民创建一个整合“四管”并引导基层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网上家园。
在“社区交流”中,在一些身份证旁边可以看到从一边飘到另一边的党旗,这是党员表明身份的标志,也是他们在社区活动的形象。“社区传播”专门设立“党建花园”栏目,设置“党员彰显身份”功能,党员在这里开展彰显身份、报道、学习、研讨等活动,接受群众监督,发挥示范作用。党组织在网上和网下全天候联系和服务群众。作为“组长”,村支书已经从“8小时秘书”转变为“24小时秘书”,村干部和社区工作者轮班在网上工作,及时响应群众提出的各种要求,及时协调,迅速处理,跟踪反馈,在“零距离”联系中赢得居民的信任,服务群众。
宝山区社会建设办公室主任张说:“作为一名社会治理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努力工作,不断创新,用实际行动推动我区社会建设取得新成绩。”
管理像刺绣一样精致的旧社区,打造新面貌
城市管理应该像刺绣一样精细。
张淼街上有33个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工人新村。大多数社区普遍存在诸如基础设施陈旧、管理水平低和环境“脏乱”等问题。居民改善居住环境和改善社区生活服务的愿望非常迫切。为此,张淼街探索“拆、建、管、助”相结合,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共同上阵,从“1.0通用版”到“2.0升级版”再到“3.0深化版”,推动了住宅小区综合管理版不断升级和更新。如今,旧的和混乱的社区通常被改造成新的,并赢得了18万居民的赞扬。
住在四塘五村的张阿姨感慨万千地说:
现在我们的社区不仅变得越来越美丽,而且变得更加安全和舒适。我已经在这里住了20多年了,我真的很开心。
体验推广
凭借成功经验,保山开始全面推广“张淼模式”,启动“打造宜居保山,打造美好家园”行动,安排区级财政资金11.4亿元。在深入调查和充分听取居民意见的前提下,全区740个区形成了自己的“一区一策”。
今年,全区将实现100%的全覆盖,2000年前建成的旧住宅区将实现100%的全覆盖。与此同时,在这一年里,将完成一系列实际项目,如改造1000万平方米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80万平方米的住房,安置1443户外迁家庭,处置10万平方米的旧住房隐患;全区实施了绿化更新居住区、改造停车位、增加社区便利设施、规范养犬、关爱老人、帮助残疾人、服务青少年等251个“社区微实践”项目,实现了“小工程”煽动“大民生”。违章建筑被拆除,休闲绿地增加,居住道路畅通,生活环境变得美丽,便利服务得到改善...社区环境的巨大改善使人们拍手称快。
构建多覆盖网络;加快非公有制企业工会改革试点进程
随着大量新兴产业的引入,新经济、新业态改变了保山市传统的社会格局。在保山12万个新兴的非公有制企业中,也有基本上不起作用的“僵尸工会”,没有雇员职位的“老板工会”,以及被列入名单但实际上是空的“正式工会”...如何改变这些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的普遍现象,在吴看来,古村镇前总工会主席,就是采取“抓大”
工会改革
“抓大”意味着大型企业将建立单独的会议;“圈子”是指小型企业,它们被纳入区域工会联合会;“覆盖小范围”是指建立社区工会,如建筑物和街道,创建街道工会和租赁工会,覆盖街道上的600多家小型和微型企业和商店;“分类”是指组建工会,组建财产、教育、劳动、餐饮等四大工会;“友谊”是指与联合区域内各部和市政企业的工会建立区域工会协会。
通过这种方式,古村镇实现了非公有制企业90%以上、从业人员86%以上的动态增长率。
今年5月,保山市召开会议,全面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工会改革,保山市非公有制企业工会改革开始由局部试点向全面推进转变。十四个街道公园采取行动,有序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工会改革,力争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内实现各项改革目标,形成宝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建设的良性运行机制。
别出心裁,针砭民心。
正是“精致如绣”的管理,使“宝山实践”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符合地域特色和规律的新路。升级版“红帆船港”、区、镇、居民区三级区域党建体系、平安宝山直联网络、社区治理云系统、“监控工程”...保山在不断创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实现更多“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