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5字,读完约5分钟
据《宝山区新闻》报道:近年来,友谊路街道党工委始终把住宅区党组织队伍建设作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住宅区党组织变革为契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两个第一”、“三层保障”和“四个门”,选拔和强化“弄堂宰相”,实现“三个优化”,即年龄结构优化和文化水平优化
“两个第一”夯实了基础,实现了组织选举的意图。结合“大调研”,要抓紧换届前期的准备工作,坚持对候选人进行评判,实行全覆盖,确保梯队合理。找准基础,率先优化结构。2017年底,重新聘用秘书的制度被完全废除,2018年退休的三名居住区党组织秘书被提前安排进入变更工作指导小组,为秘书后备干部腾出空间。目前,街上38个居(村)党组织的书记全部处于就业年龄,平均年龄从48岁下降到43岁,有14个“80后”的书记,就业年龄的书记比例达到100%,党组织书记队伍不衔接的现象基本消除。把握关键,在候选人储备中领先。街道注重拓展秘书队伍的“培训链”,促进党组织秘书后备力量“蓄水池”的形成。街道机关、事业单位和社区单位的优秀“妙子”将纳入后备人才库。今年换届选举开始前,将推荐11名后备干部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提前熟悉情况,他们都将顺利当选为新一届居住区党委书记。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打破身份、地域、职业的界限,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充实后备干部。例如,在2017年,六名社区党务工作者被公开招募,其中一名来自不同身份的银行,一名来自不同地区的其他区县,另外四名来自不同职业的工程师、经理和其他行业。
“三级保证”强调选拔,在人才培养上加强队伍建设。街道注重培训和选拔,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围绕“结对”、“选苗”、“打基础”形成“3+3+n”的培训模式,即“立体工作室”、“正能量工作室”、“社区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有三种培训模式:指导、专业培训和实践培训;特定的课程。“配对”、指导和指导相互帮助以增强安全性。依托“立体工作室”平台,以“新老书记结对”、“干部结对”的形式,加强了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的培养。通过结对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已有9对学徒进入新一届居民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其中8人成功当选为新一届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选拔年轻人”,引进人才,拓宽保障。积极拓宽选拔渠道,以每年一次的“中青年社区干部培训班”为契机,注重选拔街道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选拔优秀基层党务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进入后备人才“蓄水池”。自2016年以来,已有32名中青年社区干部进入居住区党组织队伍,其中12人被任命为居住区党委书记。“打基础”,实践和锻炼加强保证。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公司和居民区工作人员业务相对单一的情况,举办了提高秘书能力的集中培训课程,并通过"机关-居民区"、"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司-居民区"等方式,促进辖区内秘书和社会工作者的轮训,提高其一线工作技能和水平。自2017年以来,已有近30名年轻干部被选中进行实践锻炼。
制度建设严格控制“四关”,加强管理。通过严格控制考核管理的“指标”、“流程”、“奖惩”和“品牌”,可以实现规范化管理机制。把“指标关”好,完善考核管理机制。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街道实行“1+2”管理办法,“1”为“友谊路街道居民区综合考核办法”,“2”包括“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关于加强后备干部岗位培训的实施意见”。根据每年不同的重点任务,科学合理地更新考核指标,更好地发挥新常态下考核管理的“指挥”作用,保持“流程封闭”,严格考核管理标准。为确保全面考核管理,应坚持贯穿全过程的“三要素”原则,即“培训要考核”、“年终考核”和“日常考核”,以进一步强化党组织书记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以“奖惩分明”推进考核管理的实施。考核结果将纳入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将与个人绩效工资发放、岗位晋升、岗位交流、年度考核优先、岗位续聘等挂钩。,并将实行社会工作者考核的“末位淘汰制”。一名2017年考核不佳的人员被社区党建办公室警告,其绩效工资将被扣除。爱护“品牌”,确保评估管理的有效性。街道注重挖掘辖区内优秀的“弄堂宰相”,积极做好街道(村)优秀党委书记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形成辖区内“好书记”、“好管家”的品牌宣传效应。例如,保山三村党委书记依托“祥章园”品牌活动,以“社区传播”为平台,结合党员积分管理制度,编辑了“变革知识集锦”供社区党员学习,受到了广大社区党员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