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8字,读完约3分钟
吴淞铁路于1876年7月3日正式通车,由清政府收回,并于1898年9月1日重建。终点站是台湾的吴淞沪。我想谈谈这条铁路和吴淞大学城的过去。
同济大学于1917年在吴淞成立,因为有一列“小火车”连接吴淞和上海,而且离松湖铁路吴淞站也不远。同济大学吴淞校区始建于1919年,1922年部分竣工。小火车成为同济学生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吴淞站向北900米到达学校大门。1932年,校园在“一·二八事件”中遭到轰炸,1937年,“八·一三事件”爆发,同济吴淞校区被日军炮火彻底摧毁。从此,同济人告别了吴淞,留下了吴淞同济路的路名。
冯志
现代作家和诗人
他于1936年开始在同济教书
回忆起在吴淞的日子,那场战争“使这个一向繁荣的城镇突然变成了一座刚从地下挖出来的死城”。8月12日,开往市区的火车已经停了,冯志只好跳上黄浦江上的一艘船,离开吴淞。黄浦江两岸,有日本军舰停靠,船上的大炮已经退去。在甲板上,日本军官不时拿着望远镜观察吴淞,这艘船躲过了这个诡异的裂缝。“八一三”鬼子在吴淞开战,鬼子登陆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渔人码头。战后,当冯志回到吴淞时,他的家已是一堆瓦砾,只找到一个相框。
20世纪初,上海大学城位于吴淞,主要集中在吴淞和台湾厚朴之间。1905年,中国公学成立,梁实秋、沈从文、罗隆基任教。
复旦大学的前身复旦大学是由马、严复、熊、袁等人在吴淞创办的。成立于1911年的吴淞商船学校(现大连海事学院的前身),培养了中国第一批航运人才,其中领导人赵锡成和他的女儿赵小兰成为美国的航运部长。江苏省水上学校创建于1912年,现在只有一条水上道路来纪念它。
中山大学第四医院(现为上海医科大学的前身)由公共卫生专家严福清于1927年创建,学制七年。此外,还有国立程池大学,在吴淞建立了劳动大学农业学院,著名的学校和名人大量涌现。吴淞一个门类齐全的大学城已经初具规模。1928年,上海在江苏省所属的吴淞镇设立了特别行政区。被水隔开的日本侵略者不会袖手旁观,看着中华民族崛起,挑起两次战争,摧毁文化、校园和古镇。
已故著名作家杜宣回忆起他在中国公立学校的读书生涯时说:胡适、邵力子、洪深、郁达夫、徐志摩等人都给了我们很多教训。他说:“我们编辑了校刊《中工第三报》,并在吴淞镇印刷。星期六,我去台湾吃海鲜和玩。白俄罗斯在那里开了一个海滨公园。”"当时,台湾有许多大学和学生,非常热闹."周日,一辆小火车载着市民去台湾度假,和平的日子被日本鬼子给毁了。
在吴淞堡湿地公园的长江口科技馆里,有20世纪30年代的老照片,包括吴淞大学城的照片,还有1月28日日本侵略者对吴淞的空中轰炸。爆炸后,吴淞大学城千疮百孔,成为废墟,一场战争改变了吴淞的命运,从大学城到现在的钢铁工业区。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自信,没有人能阻止中华民族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