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02字,读完约6分钟
描述:诺亚新天地商圈推出垃圾分类游戏
图片说明:区域化集团建设单位的青年志愿者进行垃圾分类
描述:滨江吴淞街雏鹰试点项目启动仪式
图片说明:垃圾分类游戏进入公园
描述:吴淞“垃圾分类”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社区履行职责
据《青年报》消息:“‘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只要放在正确的地方,用在正确的地方,它们也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是保山区虎林路小学的孩子们在儿童剧《蜣螂在行动》中表达的主题。
去年以来,宝山区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宝山区各行各业的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宣传宝山环境的外在美,展示宝山人的内在美。今年,面对“垃圾分类”的艰巨任务,全区青年再次多方携手,成立了垃圾分类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为宝山区成为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的现代化滨江城市做出了贡献。
其中,吴淞街正全力打造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着力全方位推广垃圾分类新风尚,充分发挥青少年作为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不断探索社会各群体的宣传方式,帮助居民形成积极的分类意识。
垃圾分类吴淞青年引领新时尚
100年前,五四运动的爆发点燃了燎原之火,100年后,在吴淞街纪念五四运动的活动中,又有一批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宣布正式成立20个青年志愿服务队。与此同时,来自吴淞街道机关、基层站和居民单位的60多名共青团成员进入社区,为团员开展志愿服务,帮助清理垃圾,用充满战斗精神的青春形象展示当代青年的价值。
居民区有很多垃圾隔间,驻扎的志愿者力量也不够。垃圾分类应该如何进行?无奈之下,海滨新村二小区党支部书记只能在微信群中发出“请求支持”的信号。这种“求救”的信号没多久就发出了,并立即得到了七方体和鸭嘴兽党支部的响应,派出了得力的部队支援他们。两个支部党员志愿者一到岗位,立即戴上手套,穿上背心,不仅在垃圾房前的固定点站岗,还对分类不正确的居民进行现场示范,提高他们的垃圾分类意识。
除了共建单位的团员外,社区的在职青年也采取了积极的行动。薛,90后在职党员,是支持团队之一。在“社区链接”上看到招聘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公告后,他立即联系了小区党支部书记,并提出每周六志愿服务一天。如今,每逢周六早晚,薛都会早早地在垃圾房门口打扑克:“做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向住户宣传垃圾分类,让每一个住户都能成为新时期的主人,即‘为人民服务’。”薛对说道。
朱熹新村作为吴淞街道第一批垃圾分类试点社区,从5月13日开始定期投放垃圾。在分类的过程中,李佳琪,一个来自西珠心村居委会的卫生干部,成了居民中的“网红”。虽然他很年轻,但李佳琪和社区里的叔叔阿姨之间似乎没有代沟。每当他遇到垃圾分类的问题,每个人都会为李佳琪想办法。为了保持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热情,李佳琪尝试了多种方式,如利用“社区交流”平台发布通俗易懂的垃圾分类“提示”,收集具有朱熹新村特色的垃圾分类标语等,带领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垃圾分类团队。
面对垃圾分类的艰苦战斗和持久战,吴淞街的年轻人义不容辞地在各种前线岗位上战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绿鹰之城绿色精灵围巾的新趋势
垃圾分类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年轻人和老年人都是这场战争的成员。当青年团体发挥他们的集体努力时,少先队员的行动并不逊色。
6月20日下午,“城市绿色精灵、围巾新时尚——滨江青年争创小鹰环保篇章”试点启动仪式在董祀小学举行。
在启动仪式上,区教育局首先发布了“小鹰环保章”的标志和垃圾分类的通行证。据悉,目前已有4500名学生参加了章节竞赛活动——儿童到社区正确扔垃圾,参加社区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每次参加都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进步章节,当所有完整的进步章节收集完毕后,就可以得到区青少年工作委员会统一认可的“滨江青少年环保章节”。今后,更多的少先队员将带着垃圾分类的通行证加入这个团队,通过孩子的传播,引导更多的家庭自觉进行垃圾分类,逐步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生活习惯。吴淞校区包括董祀小学在内的八所学校联合开展了分会竞赛,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欢迎。
全民参与创造全方位的宣传模式
“垃圾分类”在环境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让垃圾分类真正被大家所认识,需要在线和离线相结合的方法。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主动充分发挥年轻人的独特作用,以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让每个人更多地了解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每个人的首要命题。
在其管辖的商业区诺亚新天地,该街道举办了2019吴淞街科技节启动仪式和将垃圾分类科学引入购物中心的活动。活动当天,通过搭建舞台,现场布置垃圾分类舞台互动区、科普宣传区和互动游戏区,现场气氛活跃,垃圾分类的理念顺利融入周围居民的生活。
公园里的年轻人埋头工作。我们如何在不增加年轻人工作量的情况下推广垃圾分类的概念?现场充满了欢笑和笑声,各种娱乐活动、体育锻炼和学习垃圾分类...在吴淞街智慧七立方科技园区,枯燥的垃圾分类宣传发生了变化,在年轻人的共同努力下,各种风格的小游戏得到了推广,让园区的年轻人不仅可以缓解工作压力,还可以在谈笑间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
居住区的居民年龄跨度大,每个群体的作息时间在工作日不固定。似乎很难通过玩游戏和讲课来覆盖每个居民。如何用最少的资源形成最大的宣传范围?经过讨论,浅显易懂、精美的手绘已经成为街头的首选。
6月24日,共青团支部和吴淞街网格中心的团员来到吴淞新城,拿起画笔,调整颜料,画出垃圾分类点的背景墙,用他们的青春活力为“创作”增添色彩。朱熹新村还有一面专门为垃圾分类打造的手绘墙。这面手绘墙凝聚了周围居民的“独有”创意——朱熹新村居住区通过“社区交流”收集社区垃圾分类的口号,最后设计师将这些口号整合在一起,以手绘墙的形式呈现出来,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海滨第二村幼儿园入口处的垃圾房独一无二,充满了孩子般的乐趣。它是由带领幼儿园孩子们的社区志愿者创建的。一度尘土飞扬的垃圾房被孩子们的创造力创造出来,变成了一个兼具科普和娱乐功能的“童话房间”...
垃圾分类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需要从内心接受的改变。吴淞街的年轻人正在用实际行动动员周围的每一个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共同努力进行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