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12字,读完约2分钟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转眼间,上海进行垃圾分类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垃圾分类的话题越来越受欢迎,围绕它推出的网络细分和表达包也相继出现。
那么,从现在开始,垃圾分类给这个城市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由于这项政策,这个城市的居民发生了什么变化?
接下来,让我们从报乙环卫公司的角度,深入了解环卫公司在垃圾分类方面所做的努力。
报乙卫生:
预先布局,垃圾分类有“工件”
报乙环卫副经理赵刚:
在硬件设备投资和覆盖范围方面:
友谊路街道和古村镇地区的144个居民区、12个农村地区和714个企业开展了垃圾分类、清运和宣传教育,平均每天清运湿垃圾86.15吨。面对分类垃圾产量的突然增加,公司加大了运营和生产投入。搬迁小组调整了作业时间,新购置了10多辆车和2个移动式压缩箱用于湿垃圾搬迁,并增加了10个搬迁班次,以确保有足够的能力。
在宣传方面:
更新和更换1160个标准分类垃圾桶、1500多个四类标志、500多张海报和通知、36个城镇和企业宣传板。上半年,共投入垃圾分类生产经营资金300多万元。
成立六个工作小组,包括联动管理、宣传培训、收集、运输和处置、评估和监督,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
什么是“破袋神器”?
为了解决居民在扔湿垃圾时弄脏手的问题,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人工制品”,可以将湿垃圾从塑料袋中分离出来,而不用在倒垃圾时人工破袋。
垃圾分类培训:
这一概念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
徐扬帆,垃圾分类培训专家,2019上海青年社区能人:
创建各种有趣的培训课程:
如何用简单的方式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如何设计互动游戏,让每个人都有兴趣参与,这些都是徐扬帆精心准备的内容,也给他带来了理想的课堂效果。
面对不同年龄的观众,总结出不同的讲述方法,在实践中效果明显。每节课后,我们根据课堂反馈进行总结,修改ppt,并对垃圾分类的常见误区、分类容器的建议设置方法等关键知识进行更清晰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