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90字,读完约7分钟
在旧钢渣堆场,有一个响亮的口哨。今年8月2日,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再次迎来了敏郎悲歌。当天,该港口接待了超过36,000名乘客,包括28,000名入境和出境乘客,创下亚洲邮轮港口单日接待入境和出境乘客的新纪录。
不久前,文化旅游部正式批准上海创建中国首个邮轮旅游开发示范区,这是对2012年上海批准的中国首个邮轮旅游开发试验区的全面升级,是上海邮轮旅游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代表梦想和距离的游轮已经成为宝山一张闪亮的名片。宝山曾因“宝钢”而闻名。1978年12月23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二天,宝钢打了第一桩之后,宝山逐渐成为上海重要的工业基地。1988年,保山县和吴淞区“两撤一建”,保山成为上海第一个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地区,揭开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
沿着“远郊小城镇-独立工矿区-工业基地-独立新城-中心城区扩展区”的发展轨迹,保山常被形容为“吸纳新观念的钢花”、“波涛汹涌”、“樱花如锦”、“文艺之花”遍地开花。在后工业时代,保山走上了一条转型之路——从一个老工业区转型为一个以邮轮经济和智慧创造为特色的现代滨江新区。
从生产海岸线到生活海岸线
站在吴淞口的古碉堡前,环顾四周,绵延6300多公里的长江水汹涌澎湃,平静而优雅,不情愿地融入大海。当地人说这是观看长江入海的最好地方。
宝山区靠近长江口,海岸线长29.239公里。这22公里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为了确保长江的清洁和安全的水,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坚实的基础,而且是为了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曾经被黄沙和钢渣覆盖的台湾吴淞泡国家湿地公园,见证了人们回收旧工业遗产创造环保成果的全过程。1958年,上海第五钢铁厂在“坎农台”附近落户,1978年并入宝钢,在那里倾倒了大量钢渣。这片滩涂被黄沙覆盖,钢渣覆盖面积一度达到40多万平方米。
2005年,宝山区投入近8亿元进行改造建设,最终建成湿地公园,并于2016年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在公园的河边向西北方向望去,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远处的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蓝色的天空下邮轮的白色轮廓令人眼花缭乱。2012年正式开放的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实现了持续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它是亚洲第一个邮轮母港,也是世界第四大邮轮母港,接待了2000多艘国际邮轮,接待了1300多万游客。
邮轮经济把以生产和运输为主的枢纽港变成了度假经济、体验营销和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宝山也在拓展整个邮轮产业链:CSSC已将邮轮技术和邮轮运营总部落户宝山,宝山聚集了近200家邮轮企业。2018年,纳税总额达到12亿元,带动地区贡献近150亿元;中国邮轮港的第一家免税商店将在第二届世博会期间开业;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邮轮产业的产值有望达到500亿元...
沿着邮轮码头再往北,由上海十四区改造而成的邮轮城核心项目“上海长滩”也已成型。明年上半年,高约180米的长江观光塔和水晶音乐厅将全面封顶。
据估计,到2035年,宝山区生态空房的比例将不低于25%,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20%,500米公园绿地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到那时,
从钢铁基地到智能城市
自古以来,保山就是航运、交通和商业的重要聚集地。近代吴淞开辟了保山五个百年基业,即“开埠一百年,实业一百年,市政一百年,军事一百年,教育一百年。”以宝钢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央企业落户后,港口物流、集装箱储运、加工贸易等产业迅速发展,宝山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重工业基地。
然而,近年来,钢铁工业进入了一个发展中的“冰河时代”。然而,在“危机”中也有“机遇”,宝山区从最具优势的地区取得了产业升级的新突破。
依托钢铁行业深厚的基础,以宝山“互联网+平台”经济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迅速,建成了中国最大的钢铁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打造了中国最大的钢铁行业电子服务平台。保山有300多家电子商务企业,形成了一批相继获批“独角兽”和“隐形冠军”的企业。2013年,魏梦从宝山起步,起步阶段从16人发展到3000多人。2019年,该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市值近100亿港元。
与此同时,“智能制造城市”正在宝山崛起。不久前,“世界四大工业机器人”之一的FANUC正式宣布,其在日本以外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将很快落户上海宝山。这个新项目被命名为FANUC的“超级智能工厂”。无独有偶,“世界四大工业机器人”之一的安川电气也在与宝山区合作——国家重大项目安川半导体机器人有望于今年10月投产。
吴淞工业区的冶金、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等老工业正在逐步调整,将形成以新材料、五金产业为主导,科技+文化创意产业为驱动,高端新兴产业和优质特色旅游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南达地区着眼于“重生”转型,以人工智能产业为标志,打造以汽车联网、人工智能、芯片设计、互联网增值为特色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区。
目前,保山市已完成100多个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每年更新改造土地2000多亩。产业结构由“231”向“321”转变。从白、红、黑、黄、灰废气“五龙飞天”到邮轮产业、机器人和智能设备、新材料、大板块和生态环境“五龙飞天”,保山的转型升级之路虽然艰难,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s2/]从“坚韧”到“坚硬和柔软”[S2/]
几年前,没人预料到这一点。现在,美丽的樱花已经成为保山的代名词。
2009年,宝山古村公园开业。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里,2019年上海樱花节的游客人数已经达到165.5万。
近年来,保山把文化供给作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成功引进被誉为“国际舞蹈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黑池(中国)舞蹈节,每年举办国际民间艺术节,吸引顾、石、王勇、宋思恒、等16批著名艺术家落户保山。在过去的五年里,“宝山大戏俱乐部”引进了近80部京剧《贞观大戏》、芭蕾舞剧《天鹅湖》和昆曲《牡丹亭》
文化元素的渗透也使宝山工业“由重变轻”。2017年底,宝山成立了博物馆联盟,聚集了全区30余处博物馆资源。许多这样的博物馆,无论大小,都是在该地区工业规划调整时同时建造的文化场所。美丽的上海玻璃博物馆采用原轻工业玻璃仪器厂房;前沿时尚的中国三维印刷文化博物馆曾是上海新纯毛原料有限公司的仓储之地;龙现代艺术博物馆新建于古村大居附近,建筑风格为江南水乡亭阁式。这个博物馆收藏了数百位著名艺术大师的作品...
无论是在中城之谷、智慧湾还是临港新工业区,这些由旧仓库、旧工厂改造而成的工业园区,都刻意保留了工业时代的痕迹,更引领了时尚和前卫的文化潮流,使园区、街区和社区融为一体,既满足了企业员工的文化需求,也满足了园区外居民的生活需求。
如果说保山曾经有“刚毅”的气质,那么随着产业和区域的转型升级,这种气质现在表现出更多的“刚柔相济”。顺应时代潮流,后工业时代的“诗意与距离”将引领保山这艘巨轮,踏上稳健而深远的旅程,一路画出美丽的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