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27字,读完约2分钟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垃圾分类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然而,在一个家庭条件复杂、缺乏认知基础的社区里,如何实现垃圾的完全分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海长宁区的徐红社区为此想了很多“怪招”。
徐红社区是一个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售后公租房社区,共有879户居民,常住居民约2000人,其中租赁户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徐红社区党支部书记吴红平说,就在三年前,这个社区还习惯于到处堆放垃圾。现在,经过两个多月的垃圾分类相关措施的实施,社区不仅可以对湿垃圾和干垃圾进行分类,还可以达到98%的“破袋率”。所谓“破袋率”,是指将干、湿垃圾分类后,将湿垃圾袋投入干垃圾箱的比率。
为了达到目前的效果,徐红社区有自己的经验。首先是招募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提高居民的参与率和垃圾运送的准确性,对优秀志愿者给予相应的奖励。
例如,“瓶子花园”就是一个“奇怪的把戏”。吴红平介绍说,在社区里,很多居民喜欢在社区的公共绿地里种菜。她借此机会发起了“瓶子花园”活动,将废弃的水桶改造成小容器来种植蔬菜,同时垃圾分类性能优异的居民和志愿者可以认领花园,这激起了许多居民的热情。
此外,社区还设立了“绿色账户”,每次投放垃圾,都会获得相应的奖励积分,可以兑换成日常生活用品。
此外,徐红社区还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记录”等三个台账,分别记录常住居民和外来住户日常扔垃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作用。
据报道,徐红社区的垃圾分类经验今后将进一步推广到其他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