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55字,读完约8分钟
俯瞰杨树浦路。
记者从区建设管理委员会了解到,杨树浦路专项规划和街道设计荣获中国城乡规划设计行业“2017年上海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一等奖,最近又荣获“2017年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它是近十年来第一个获得国家城市规划一等奖的市政道路建设实践项目,也是近十年来唯一获得国家城乡规划设计奖的道路工程项目
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评选标准紧跟国家发展方向。本次公布的29个一等奖项目中,大部分是大型项目,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京津冀城乡规划》。相比之下,杨树浦路综合改造的专项规划和街道设计最小。为什么赢得了国家荣誉?
突破红线的内外一体化设计
杨树浦路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及街道设计是2016年10月《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发布后的第一个街道设计实践项目,也是唯一一个以保护城市工业特色为背景的街道设计实践。其设计理念突破了传统道路工程范围受红线限制的局限,延伸到立体的空,实现了从“道路建设”到“街道设计”的转变。据悉,这是由规划设计、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等10个前期研究单位完成的街道设计工作,由建设单位的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牵头,自2016年专项规划研究开始,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工作。
“原道路设计由主管部门审批,设计单位负责设计,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居民的使用需求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这个计划是各方联合的结果。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杨树浦路。通过前期研究,这些想法被整合并绘制在蓝图上。”杨树浦路综合改造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于斌表示:“街道设计中体现的共谋、共建和共享理念,符合中国未来城市规划和治理的新方向。”
据规划研究单位上海颖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华志介绍,本次设计是与沿线地块的业主协商确定的,红线内外的道路与空厅进行了整合,在打造充满活力的公共空厅的同时,进行了整合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公共活动空厅,丰富的道路历史遗迹将得以保留。在综合整治的新契机下,道路铺设和设施设计精细化,历史风貌得以恢复,文化展示内容增多。通过特殊的地面标识系统设计,将杨树浦路街道空室与沿线的历史建筑、历史城市、历史事件、历史地名等重要资源串联成一个整体,建成杨树浦路露天博物馆
李华志告诉记者:“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和盈溢公司多次就杨树浦路综合整治工程与公众交换意见。许多人表示希望历史上的道路名称和地名将继续存在,并保留城市的记忆。”例如,在杨树浦路的励信康社区,所有不涉及风貌保护的房屋都已被拆除,但标有“励信康”字样的门楼本身就是一座风貌历史建筑,已被保存下来并放置在文保大厦平凉派出所旁边。“将来,它可能被设计成一个小广场,老居民可以来这里寻找过去的记忆。”
“突破红线”的理念无疑将整个规划从杨树浦路的道路改造提升到区域改造的高度。
这条路让房子延续了百年来的道路感
杨树浦路是上海第一条现代城市道路,被称为“沪东第一路”。在过去的150年里,这条5公里长的道路见证了中国百年工业和百年市政的起源和兴起。它是以杨树浦水厂、煤气厂和发电厂为代表的百年市政的发源地,也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现代住宅建筑。历史上,除了住宅楼,杨树浦路周边地区还修建了消防俱乐部、派出所、医院、学校和码头等公共服务设施。
改造项目对区域历史建筑进行了“地毯式”的调查和价值评估,并对道路沿线的历史建筑进行了整理和整体保护。李华志介绍说:“除依法规划保护的建筑外,有关部门通过召开专家论证会和现场调查等方式,对不在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进行了甄别,对有保留价值的,应当予以保护。通过这一安排,整个改造工程应保留沿线65座历史建筑和100多座历史建筑,重点地段保留历史风貌和界面占75%以上。”
「如果我们按照原来的建筑原则,即『在道路红线被拆卸的地方』,历史建筑很可能会被拆卸。因此,我们将通过部分调整道路路线来避免历史建筑,并将“房屋让位”改为“道路造屋”于斌说:“这种变化也导致了这样一个事实,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有些路段的宽度为32米,有些路段的宽度只有25米,因为它们旁边有受保护的建筑。每个部分都不同。必须因地制宜地设计路段,最终形成十几个路段。”
于斌介绍说,在整个道路改造工程中,路面最窄的部分位于杨树浦路临清路89栋综合楼内。“事实上,这栋特色老房子的第一排房子都在红线以内,但现在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整体保留下来,让人们留下来,加固改造后再利用。”
根据规划,本项目将有多项保护建筑的行动:杨树浦大桥是本项目中最复杂的地方,保护建筑最多,施工场地最拥挤,因为在水上派出所、消防会议和其他保护建筑(如86栋街坊建筑)周围有两处不可移动的文物;杨树浦路1430号城市文保大厦正在申请翻译;国际时尚中心(原国棉十七厂)及其马路对面的建筑属于文化保护建筑,在本道路工程方案中予以回避。
以人为本,提高慢走市民的舒适度
规划改变了以机动车需求优先为导向的建设模式,转向以人为本。“通过各种努力和对交通流量的预测,我们已经将杨树浦路从原来计划的双向六车道减少到双向四车道。在确保行车安全的前提下,车道的最窄部分也被压缩到了3.25米,为行人留出了更多的空空间。”于斌说道。
鉴于杨树浦路机不混杂的现状,考虑到道路安全,拟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置行道树作为硬隔离,保留目前大部分法国梧桐行道树。“一方面,道路权利明确,确保行人和车辆之间的安全,同时基本上延续了杨树浦路60-75英尺(约18-23米)的百年老街规模感。”
除了车库空室,如何优化行人慢空室系统?李华志介绍:“在设计中,我们减小了交叉口的转弯半径,缩短了交叉口的距离,使行人过街更加从容;不同尺度的人行空厅应根据当地条件进行设计。如果穿越距离大于16m,应设置街道安全岛,如果穿越距离小于16m,应利用设施绿化带为行人提供停车空室;对公交站点进行局部改造,尝试建立港口式站点,以方便车辆停放。”
复杂而精确的施工确保道路畅通
据杨树浦路综合改造项目负责人唐可介绍,杨树浦路改造项目目前正处于前期土地清理和规划管线搬迁铺设阶段。“现在的建设路段是在大连路-通北路,结合框架空线进入地面和联合杆整治工程,电力,信息和其他管道都进入地面。”
在兼顾历史风貌保护和行人体验的基础上,改造项目应回归优化道路可达性这一根本问题。随着城市管理的日益精细化,我们如何将占用道路资源和影响人们出行的“痛苦”降到最低?施工方遵循“取其一”的原则,采用了“翻身”的施工方法。
唐可向记者展示了大连路-铜北路段的“翻身”作业。“在搬迁到腾迪之后,在不影响目前交通的情况下,我们将首先把管道重新安置在腾迪空路的北侧,并把电力电缆、rack/きだよ 0号然后‘翻’到路的最南端去进行同样的管道铺设施工。南路面开通后,最终“翻”到中间最宽的路面,进行排水管道主管的顶管施工。经过三次“翻面”,全部道路准备就绪,最终完成整个路段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隔离带、绿化等附属工程。”
对唐可来说,最头疼的是旧路改造。“这不如修一条新路方便。整个项目应在空境内18-22米的道路宽度内“闪移”,复杂的地方应经过4-5次“翻转”操作,这可称为“蜗牛壳做道场”。"
唐可表示,杨树浦路改造工程将分期实施。同时,由于杨树浦路也有江浦路越江隧道工程、轨道交通18号线车站建设工程、松潘丹东排水系统主体工程、22万伏电力管道铺设工程、龙昌路越江隧道工程等。,六个市政重大项目将同时实施。为了减少道路的重复开挖,杨树浦路将是最后一个配套工程,力争到2022年完成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