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6字,读完约4分钟
在社区大门的两边,几十辆共享自行车挡住了去路;共享自行车在社区随处可见,有的随意停在楼道口,有的直接扔进绿化带...过去,四川被这种混乱所困扰;现在,这是一个不同的场景——社区的入口通道没有共用自行车“占用”,社区内也没有共用自行车停放,居民拥有的非机动车也有序地放置在指定的地方。谈到这一变化,居民古阿依竖起大拇指说:“因为我们有一群‘啄木鸟’!”
十八只“啄木鸟”分批在混乱中巡逻
顾阿姨提到的“啄木鸟”是由18名社区和平志愿者组成的共享自行车巡逻队。“啄木鸟”每天在不同时间分批巡视社区及其周边,发现有非法停车和占用共用自行车的情况,或及时制止,或通过微信群迅速向本地区电网管理中心报告,并与共用自行车离线运行维护人员联系。为了形成长效机制,巩固共用自行车的整治成果,四川北路居委会还安排了两名网格成员随啄木鸟一起巡逻,并通过城管平台上传了处置前后的对比照片。
这套“18+2”巡逻机制是四川北路居委会管辖范围内的自行车共享和乱停车方式之一。由于位于四川北路商业街,紧邻轨道交通10号线四川北路站和3号线东宝兴路站,沿线有数十条公交线路,四川北路附近的共用自行车问题一度十分突出,有些人甚至将共用自行车停放在有私人锁的公共走道上,引发了邻里纠纷。以四川李为例。作为一个老李社区,它自己的空房间并不大。社区中最宽的通道不到2米。居民拥有非机动车,多年积累的僵尸车,以及共享自行车的涌入,使得他们很难在社区中正常行走。居民们怨声载道。
面对这种情况,起初,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用“人工围堵”的方法找到并移走了一辆车。不仅工作人员筋疲力尽,而且结果也不显著。前脚刚被切除,后脚又停了,这显然没有治愈症状。“居委会本身的力量是有限的,有必要动员居民的力量参与治理。”居委会主任张说。
从邻里管理到居民共同治理
四川北路居委会管辖的多九里社区有很多老人。这些老年人基本上不使用共享自行车。那么,谁把共享自行车停在社区里了?通过走访和询问,居委会发现来上海租房的人和来社区的游客是使用共享自行车的“主力军”。为此,居委会重点加强对来上海的人的管理,利用在家收集信息的机会,教育他们,告诉他们遵守社区秩序,不要骑共享自行车进入社区。居委会还通过微信公众账户发布了一项提案,呼吁居民遵守文明习惯,保持社区的整洁和安全。
然而,要真正做到“标本兼治”,还远远不够。居委会还趁热打铁,在小区门口醒目地张贴了“禁止共用自行车入内”的标语,并成立了“啄木鸟”巡逻和联合治理小组...随着各种工作的不断推进,居民们普遍意识到骑共享自行车进入社区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之后,居委会利用“双创”的机会,对社区内的僵尸车和共用自行车进行集中整治,使原本拥挤的小巷变得宽敞起来。居民珍惜社区的变化,维护社区的良好环境已经成为居民的自发行为。许多居民会主动建议,当他们看到有人骑着共享自行车进入社区时,就停下来。有一次,居委会工作人员通过高清监控发现,在这里租房的小王正骑着一辆共享自行车进入东宝兴路123弄。工作人员立即赶到阻止小王。当他到达现场时,他看到居民李老伯拦住了小王。“年轻人,你不能骑共享自行车!你可以在进来之前把车停在外面指定的停车位。你不必走几步路,你应该锻炼!”面对李老伯的劝说,小王谦逊地接受了,骑着共用的自行车走出了小区。
从邻里治理到居民共治,正是这样一个变化,使得四川北路的这些老社区成功地突破了自行车共享的“困境”。四川北路小区党支部书记王苗苗深受感动。她说:“依靠动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我们可以在整治和共享自行车方面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