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58字,读完约5分钟
据杨浦区介绍,中国共产党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12月27日在上海杨浦区召开。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强调,做好杨浦工作,要顾全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把握下一步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争取、应对、跟踪。要做好明年的工作,必须密切关注全球新动向,全面落实中央新要求,主动实现上海新目标,加快杨浦新任务,着力初步建成双创基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文明,打通滨江南段,突破旧区改造瓶颈,把握基础设施双十, 以开拓进取的勇气、率先垂范的精神和蓬勃发展的活力,管好党,落实好党,加快“三区一基”建设
会议由杨浦区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持。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谢建刚总结了2016年杨浦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部署了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区委副书记,区委常委程,高德标,丁欢欢,,,,等参加了会见。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市杨浦区委员会工作规则》和《中国共产党上海市杨浦区委员会第十届二次全体会议决议》。
李跃旗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世界政治经济结构仍在经历复杂而深刻的调整。放眼世界,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要认真学习、理解和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稳中求进工作的总基调,全面理解和推进以新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更加注重风险防范和不足弥补,把落实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作为一项政治责任。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必须贯彻执行,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案必须实施。
李跃旗强调,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到2040年建成一个优秀的全球城市,一个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成为一个创新、人文和生态的理想城市,并把杨浦河畔纳入上海的中心活动区。面对上海新的发展目标,我们要主动标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更好地站在好的位置上,走出空场,在上海建设优秀国际城市的进程中有所作为。
李跃旗指出,杨浦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十分清晰,可以概括为“三区一基地”,即国家创新型城市、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高品质国际大都市的中心城市、国家双创新示范基地。这是国家和市政府赋予杨浦的伟大使命,也是第十届区委对全区人民的庄严承诺。要凝聚与时俱进的核心精神、创新发展的顽强精神、改革攻坚的冲劲、为人民服务的坚强力量和从严治党的狠劲,扎扎实实把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
李跃旗指出,明年的双创新工作要始终坚持“三区联动、三市融合”,把双创新力量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力量,使双创新真正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效益。创建文明,要坚持“三区联动、共同创造、共同建设”的原则,实现区域各方面的思想建设和项目建设,加强品牌建设,建设睦邻友好家园。按照市委、市政府韩正书记的要求,滨江建设不仅要抓住每一分钟,全力以赴,确保如期顺利进行,而且要符合国家战略,突出创新特色,加快滨江国际创新带建设。李跃旗强调,旧制改革是杨浦最大的民生问题,所以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无论怎么强调艰苦工作,无论怎么强调投资,无论怎么强调责任都不为过。我们要抓住当前有利的机遇和条件,努力解决重点地块,突破住房瓶颈。基础设施仍然是杨浦目前最大的缺点,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弥补。继续开展新一轮基础设施“双十”工作,确保十个项目建成十个项目开工。要把基础设施的“双十”作为杨浦区委、区政府每年的工作重点,再坚持抓几年,这样杨浦市的市容就会大大改善。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整合意识。
谢建刚指出,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洋浦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洋浦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协调推进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国家双创新示范基地的目标。 按照“区一级财政数百亿元,平凉西部老改革举足轻重,基础设施注重“双十”,文明创造靠大家,三严三落实”的重点工作部署,我们顺势而为,力求落实,保持了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开局良好。
谢建刚强调,明年要做好经济社会工作,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城市建设,坚持绿色生态,坚持为人民服务,重点抓好六个方面-
第一,团结各方,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深化“三带联动”、“三城融合”,汇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激发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活力,积极形成热带雨林创新生态环境。第二,注重质量和效率,努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优化空市区布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按“快进键”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城市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三是坚持建设与管理并举,不断塑造城市功能新形象。注重建设和管理上的不足,努力提高城市地区的质量形象。第四,注重质量第一,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牢固树立“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意识,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要求。第五,服务民生,努力扩大人民的利益感。坚持基本、底线,促进公平和可持续性,关注群众切身利益,不断提高民生服务的准确性和满意度。第六,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加强政府改革和建设。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从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