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1字,读完约4分钟

据杨浦区介绍,在工业时代不夜城的杨树浦路,由于杨浦段滨江的整体开发,已经陆续搬迁了一批工厂,只有一家工厂还在运营。

是哪一个?

拿走了侬的长知识!

上海发电厂的前世

上海电站辅助设备厂占地21万平方米,是杨树浦路上的“大人物”,也是中国唯一的大型电站设备专业辅助设备生产基地。根据杨浦滨江总体发展规划,辅助机械厂将于2018年搬迁至临港新城。辅助机械厂有一个厂区,分别位于杨树浦路2200号和1900号,东工厂和西工厂。站在工厂里向西看,杨浦大桥似乎只有一只手远。西工厂仍有机械噪音隆隆声,而东工厂已于今年年初搬迁,巨大的厂区被紧闭的大门锁在后面。当来访者到达这里时,他们看到门卫窗台上的白板,在找到开门的人之前,按照指示拨写在上面的电话号码。梅雨季节突如其来的阵雨把东厂的入口淹没在一片浅滩中,沿着工厂的主干道行走,就像闯进了一片荒芜的森林。这家工厂只闲置了半年,已经被深浅不一的绿色植物所取代。路上长满了苔藓,草地上有蟾蜍在跳。

岁月在杨树浦路上留下印记 一起来看它的前世今生

△多年后,厂区内搪瓷板的安全生产标语依然清晰可见。△

杨浦片区滨江系统开发始于2013年,滨江发展指挥部办公室土地处处长梁倩经历了杨树浦路沿线工厂的采购和仓储过程。收集和储存上海发电厂的土地花了三年时间。未来,东厂滨江部分将作为公共空厅,实现滨江开发中“还江于民”的设计;杨树浦路附近部分的功能开发;西厂的大型厂房将作为杨浦“现代工业的摇篮”的重要见证而保存下来,并留住杨浦工人的“乡愁”。从晚清到21世纪,杨树浦路的工业脉搏已经跳动了100多年。它曾是上海市政和工业的命脉,也是10多万工业工人的家园。杨树浦路本身就是上海活生生的工业历史。

岁月在杨树浦路上留下印记 一起来看它的前世今生

△铜梁路是厂区重要的主干道△

杨树浦路的工厂有故事。上海电站辅机厂,前身为申昌洋行杨树浦车间,创建于1921年。申昌洋行在中国的创始人是丹麦人马一儿,他花了18万美元在现在的东方工厂买下了一个26亩的基地,并开设了申昌工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神昌工厂成为通用电气公司(ge)在中国的代理商,神昌商标和ge商标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申昌洋行杨树浦车间旧址仍在。这座历史建筑在2000年进行了翻修,修复后的建筑外墙仍然涂有申昌三角商标和ge商标。这家工厂已经走过了一百年,每个时代都在这里留下了印记。东昌的主干道叫做“铜梁路”。电站辅机厂的老建筑工程师吴耀忠介绍说,20世纪30年代,工厂所在的地块上有一家日本商人三洋木业公司,利用流经黄浦江的河流运输木材进行木材加工。当时,锯木厂的主梁是由木头制成的。为了显示其丰富的财力,木栈道上覆盖了一层铜皮,木栈道前面的路就叫铜梁路。然而,1931年用铜木梁建造的房子已经被拆除。

岁月在杨树浦路上留下印记 一起来看它的前世今生

△植被在停止种植的区域自然生长,没有意境△

西昌有一个解放前修建的面粉仓库和一个靠近黄浦江的砖红色两层楼。当时仓库主要供应面粉,一楼用作办公空间,二楼用作仓库,通往二楼的台阶又短又宽。吴耀忠解释说,这个设计是为了方便工人上下楼梯搬运面粉,解放前用人力搬运材料的场景在电影《一条春江向东流》中就有过。西昌的一个双曲拱顶无梁车间在1960年左右留下了时间刻度。当时,该国遭受自然灾害,资源匮乏。为了节约原材料,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采用了“无梁”设计;东厂的“93车间”属于1978年,当时辅助厂的账面余额为93万多元。工厂决定用这笔钱尽快建一个车间。然而,这个仓促启动的项目计划不周,生产所需的水、电、煤和天然气也不完整。自从建成以来,它一直闲置着。21世纪,杨树浦路的大部分工厂开始衰退、关闭、停产、兼并、转产,辅助机械厂开始尝试转变经营方式。2004年,工厂将东厂14000平方米的旧厂房移交给一位台湾设计师,并将其改造成“上海滨江创意产业园”。旧厂区出现了玻璃建筑、假山、亭子和葡萄架,一度吸引了创意企业入驻,甚至摄制组也在这里拍照。

岁月在杨树浦路上留下印记 一起来看它的前世今生

△由于各种原因,创意园于2010年关闭。△

“做一个创意园区也是一样。十多年前做这件事和现在做这件事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十多年前,在杨树浦路经营创意园区可能会很孤独。它不符合工厂区的整体生态。政府、工厂和居民对创意空的概念仍然比较陌生。”梁倩说,杨树浦路今天的开发可能是一个比过去更好的选择,它不会被大规模拆除和建设;与过去那些只关注经济的商业开发相比,我们现在更关心空对人民的意义,所以滨江开发将会有“还江于民”的原则。"

岁月在杨树浦路上留下印记 一起来看它的前世今生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岁月在杨树浦路上留下印记 一起来看它的前世今生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8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