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2字,读完约3分钟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官方微信,漫步在东方渔人码头的滨江大道,听着海浪拍打海岸,两个“鱼”型地标绝对是不可忽视的景观。一个“鱼头”正对着天空,一个“鱼身”在河里游泳。在从另一边升起的阳光下,它五彩缤纷,闪闪发光,仿佛在告诉路人,这里曾经是一个鱼市,有许多桅杆、堆积如山的鱼和大海的鱼腥味。

从鱼行密布到渔人码头 上海鱼市场的前世今生

上海鱼和渔业

上海早期的水产品贸易记录是在唐代发现的。根据《武君志》,在唐代,鱼是通过打斗来计数的,买卖双方更多地谈论打斗。皮日休的诗《渔夫妇》说:“趁人睡觉,没事避风,一桶霜鳞作泥醪。”同治年间(约1864年),十六铺地区有两三艘渔船。到1935年,十六铺已经排得满满的,有23排冰鱼和7排河鱼。

从鱼行密布到渔人码头 上海鱼市场的前世今生

二十世纪初的十六铺码头

初始构造

1935年元旦,位于指定岛屿(现复兴岛)的上海鱼市奠基,11月15日竣工。主要建筑有鱼市场办公楼、拍卖行、冷冻设施、经纪人办公室等。

在1937年拍摄的上海鱼市全景图中,“工业部上海鱼市码头”的一排大字非常醒目

上海鱼市办公楼外部

上海鱼市内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鱼市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一些建筑物被炮火摧毁。9月15日,鱼市场关闭。

变更

1938年,日本伪政府与日军勾结,在杨树浦沿乌普路(今江浦路)找到黄浦江上的广场,重建上海鱼市。同年,8月15日正式开业,16日开始营业。十六铺鱼行别无选择,只能和它的分支机构在鱼市场交易。一些爱国的鱼银行老板宁愿关闭他们的业务也不愿利用它。

从鱼行密布到渔人码头 上海鱼市场的前世今生

日本在1943年绘制的上海地图上标有“旧鱼市”和“新鱼市”

(注:日本侵略者将复兴岛标为昭和岛)

恢复业务

抗战胜利后,由于定岛(今复兴岛)鱼市原址遭到严重破坏,1945年11月2日,杨树浦乌普路10号(今江浦路)鱼市才得以恢复。1946年9月,该固定岛址被租借给渔业善后物资管理处,岛上建立了后勤设施,初步形成了复兴岛海洋渔业基地。

从鱼行密布到渔人码头 上海鱼市场的前世今生

重建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上海鱼市的工作人员修复了一些设施和场所,并立即恢复营业。1953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市场,1956年改为中国上海水产供销公司第一批发部,1990年改为上海水产供销公司第一分公司。不管名字怎么变,鱼市场总是承担着向全市人民供应水产品的任务。

从鱼行密布到渔人码头 上海鱼市场的前世今生

20世纪80年代上海江浦路鱼市

涅磐

2005年后,鱼市场所在的土地被纳入长江沿岸的重建区。目前,浦江两岸开发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渔人码头”已在浦江路上海水产市场原址竖立。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从鱼行密布到渔人码头 上海鱼市场的前世今生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8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