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45字,读完约6分钟
据《杨浦区新闻》报道:“小菜市场到现在还在运营吗?”这个句子听起来熟悉吗?许多上海阿姨在早上第一次见面时经常这样互相问候。
上海话很有趣。不管市场大小,它都被称为“小市场”。不管侬是买肉和蔬菜,还是买鸡、鸭和鱼,它都成了菜篮子里的一道“小菜”。
过去,上海有句话说:“看看菜篮子里的表格。”如果上海的形式是好的,只要看看人民的菜篮子。今天,我要和大家谈谈阿拉达上海的“小食品市场”文化。上海人更喜欢用“小菜”来代替地名。我不知道你是否找到了。上海有许多地名是各种小菜的名称,如外县瓜街、面筋巷、火腿巷、都史街等。光是读名字就能让人食指大动。
事实上,在港口开放之前,上海只是江苏省松江地区管辖下的一个海滨小镇。城市外的农民和蔬菜小贩过去每天都把蔬菜挑进城市,并选择街道门面作为出售蔬菜、瓜和肉的地方。后来,这些古老的地名形成了。
外香瓜街
这条路所在的小东门位于十六铺。在这个小圈子里,几乎有所有的咸鱼店。由于当时所有的咸鱼都在宁波出售,所以宁波方言中的“咸鱼”发音为“咸瓜”。久而久之,这条路被称为“外咸瓜街”!
火腿
火腿农场位于黄埔区大东门巷,复兴东路旁边。它以过去集中生产和销售腌制食品而得名。你不应该在晚上走这条路,因为看起来很容易饿。
面筋
中华路尚文路汽车站附近有一条美味的面筋巷。因为胡同口以前卖油面筋,所以有这个名字。如今,这条在地图上几乎找不到的小巷保留着上海最普通生活的记忆。
上海第一个食品市场。侬知道怎么切吗?
说到这里,你知道上海最早的小菜市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老上海人总是想到虹口的三角菜市场,这是上海最早的现代小菜市场。
19世纪末,租界在苏州河北岸的虹口先后修建了文建设路、汉毕丽路和米乐路(今塘沽路、汉阳路和峨眉路)。这三条道路的交叉口形成了一个10英亩的三角形土地,称为“三角形土地”。
1890年,工商部在“三角地”建立了大型木制室内食品市场,作为固定交易场所的典范,这是上海第一个食品市场。
虹口食品市场的英文名称是虹口市场,但上海人还是习惯称它为“三角中的小食品市场”。
后来,蔬菜市场被重建成一个两层(部分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蔬菜市场在一楼,鱼副产品市场和罐头食品柜在二楼,各种小吃店在三楼,品种齐全,应有尽有,所有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一次购买。当时,有学者在《沪江菜市场词》中这样描述三角菜市场:“打造一座大型西式建筑,集洋场和超市于一身。”水果和蔬菜被分成不同的位置,成千上万的人在梯子上忙碌着。”
长期以来,它一直是上海建筑面积最大、服务最齐全的室内蔬菜市场。“三角地”也成为上海著名地名和蔬菜市场的代名词。
如今,三角形已经改变了。宝矿国际大厦在20世纪90年代末被拆除后建成,是北外滩的甲级办公楼。
在不远处的虹口港附近还有一个名为“老厂房1933”的创意工业园,这也是一个与古老的上海菜篮有关的老建筑。它最初建于1933年,当时被称为远东最大的屠宰场。那些被召回的小食品农场再也回不去了。说到小食品市场,总是充满了故事和回忆,因为过去上海人每天早上在小食品市场买菜是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老上海人可以通过掰手指数出许多历史悠久的小食品市场。
当时,上海人和小食品市场的关系是眼睛和鼻子的关系。我们每天都要见面和打交道。
西摩路小型食品市场
在旧上海,陕西路被称为西摩路。上海的老居民之所以把这条路叫做食品市场,是因为西摩路有一个小食品市场。它曾经是上海一个规模相对较大、品牌相对响亮的小型蔬菜市场。这条路上有很多上海人习惯的东西,比如皮鞋摊、皮鞋修理、阳伞修理,甚至还有一个花摊。
夏紫路蔬菜市场
这是上海最长最大的街头食品市场。当时,食品市场的东侧靠近黄浦江。有时,当新鲜的水产品到达时,伙计们推着黄鱼车喊道:“让开!让开!”后面跟着一群想早点尝试的人,因为这种新鲜的商品只能在夏紫路买到,现在这条路又宽敞又干净。
巨鹿路蔬菜农场
1984年3月8日,在巨鹿路菜场的“顾客评估台”前,一位顾客正在填写“服务意见表”,无意中被菜场授予了一只活鸡。
曹家街食品市场
1984年11月17日,“三姑娘水产养殖柜”的销售人员陶丽珍、、常在交流服务经验。当时,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上海市民。
永康路蔬菜农场
现在说起永康路,它被誉为文艺青年云集的艺术街区,但它曾经是一个露天菜市场。直到2009年,占地2000平方米的复兴菜市场开门迎客,永康路嘉善露天菜场正式退出“舞台”,结束了近50年的历史使命。
火锅
当时,“火锅”特别受欢迎,始于20世纪50年代上海的小食品市场。顾客想做的几样小菜搭配得很好,放在锅里,品种和数量由顾客自己考虑。
这样,你可以在买回来的时候烧了它,这很方便,而且比你自己选的更经济。当年,上海电影制片厂还专门拍摄了一部关于上海小食品市场供应盆栽蔬菜的新闻纪录片,并向全国推广。由此可见,上海的宁的确是善于生活的。
1985年4月22日,黄浦区宁海东路菜场的销售人员除了卖菜外,还召开了“春季烧吃时令菜推介会”。那一年,蔬菜农场的盆菜在申城很受欢迎。
当杂货店购物进入24小时无障碍时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网上生鲜食品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菜市场只能在记忆中寻找,而经常被贴上“脏乱”标签的传统菜市场是否真的跟不上城市建设的步伐。
从2005年开始,上海用10年时间基本完成了标准化菜市场1.0版的硬件改造,告别了街头菜市场和非标准小菜市场。
自2015年以来,新版2.0模式“商场超市管理模式及购物环境”逐渐进入人们生活清晰清爽的环境,受到广泛好评。
传统蔬菜市场的另一个新替代品是生鲜超市,由于其大规模采购、统一定价和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吸引了许多人投入其怀抱。
近年来,上海出现了大量的蔬菜自动售货机,就像普通的饮料机一样。用手指选择相应的规格,然后付钱,蔬菜就会从外卖嘴里掉出来,大大减少了市民的时间,方便了他们的购物。
即便如此,当年还是有很多人怀念小食品市场。它们平淡无奇,却蕴含着这座城市多年积累的温暖。
上海话里有很多与小菜相关的俚语。
1.当你进入篮子时,你就是一道菜
2、耳朵里忘了推荐土地稿
3.脸像杜的酱肉一样红
4.烂三仙汤
5.炒蜗牛
6、一(火)王煎年糕,硬请
7.请吃辣调味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