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17字,读完约6分钟
位于空江路街道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的“社区脑”大屏幕上,2万多个智能传感器终端的信号在2.15平方公里的三维实景地图上不断闪烁,28个应用场景正在进行实时数据分析,从居民区的交通流量和人流到消防和环境监测……这就是杨浦区空江路街道“社区脑”的日常运作。
社区大脑的位置——孔江网格中心。
2017年,崆江路街道率先在中国推出基于广电ngb-w的物联网专网应用,在其辖区内部署了16000多个传感器,成为上海首个探索社区大脑的试点。今天上午,杨浦区发布了全新的“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将在三年内用“社区大脑”覆盖整个地区,构建四大智能平台:公共安全智能感知、城市基础数据管理、空地理信息可视化和物联网接入与共享。
“神经元实验室”,从一条街到一个区
最近,孔江路1455弄的门磁系统“嗅到”了一个异常信号。通过对门磁日常使用情况的分析和判断,发现该小区某栋楼的开门和关门次数明显高于同一小区其他门洞的开门和关门次数以及该小区以往的数据。
门磁监控,第二微代码门打开,电子巡逻——“三件套”进出走廊。
在这个警报信号被传送到社区大脑后,警方立即进行了走访,检查并读取了社区内部和周围的监控情况,最后摧毁了隐藏在居民楼内的一个非法巢穴。社区里有金字塔计划或私人棋牌室吗?“社区大脑”也会自动监控它。自2017年第四季度以来,孔江区与黄河有关的入室盗窃案件和110起赌博案件数量下降了80%,48个与黄河有关的场所被关闭。
如今,在崆江路的街道上,泛感器的覆盖率已经达到每平方公里1万个,一些传感器如门磁、感烟等已经覆盖了辖区内的25个居委会和61个社区。这些传感器将城市管理问题转化为信息,传输到网格中心,网格中心再将相关信息传输到不同部门或居委会的四级综合管理中心,以便负责处置的单位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
“作为上海物联网和智能安全社区的试点,我们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复制和推广选择技术参数和传感器类型。”崆江街道办主任刘鹏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街道形成了一些标准化的配置。在封闭的居民区,人脸识别高清探头、人体红外感应计数提醒、机动车门禁和智能大屏幕组成出入居民区的“四件套”,而门磁监控、二次微码开门和电子巡更是出入走廊的“三件套”。此外,还有非机动车车库的“三件式入口”和“三件式防火安全”。“在这些技术和模型被修复之后,它们可以被推广并应用到该地区的其他社区。”
车库感烟系统。
车库智能门闸。
从一条街道到整个地区,困难在于系统的连通性。杨浦区科委主任王志军表示,治理长江的尝试相当于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实验室”,它整合了城市管理和公安系统的数据,突破了数据壁垒,梳理出社区中所有适用的智能场景,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大脑从监控升级到思考
未来三年,“社区脑”不仅覆盖面更广,而且功能全面提升。超过10,000个传感器分布在整个社区,它们由大脑监控:当井盖移动时,水平传感器会立即提示;当烟雾浓度高时,烟雾传感器会发出警报… 28种传感器,每种都有一个报警值。大脑监控这个值,并在达到这个值时给出预警。所有监测结果通过模拟显示在网格中心的三维地图上。
三维社区地图。
然而,监测只是第一步。为了建设一个聪明的城市,我们需要大脑有能力思考并变得非常聪明。近日,双阳二村金源家园高清探头发现一个有“犯罪记录”的物体在一个晚上搬进了小区。社区大脑将数据传输到市公安局的大数据库,并与“神经元”感知到的数据进行比较,确定此人是逃犯,从而防止了此案的发生。“为了让大脑更聪明,我们目前正在与市综合管理办公室的110数据库和禁毒数据库对接。今后,我们将结合其他执法机构的数据,使大脑不断深入学习和升级。”刘鹏说道。
未来的“社区大脑”能够很好地观察和思考,也需要“下命令”。1811防盗门,有一扇5分钟没有关闭,立即将报警信息发送到居委会综合管理平台;8000个烟雾传感器,其中一个感觉到烟雾浓度超过标准,温度传感器发现明火并立即向火灾报告;有“犯罪记录”的商店跨门经营,无线监控将对它们进行监控,大脑将立即向城管中队发出命令,等等。“今后,社区大脑应具备‘调度员’功能,并按照设定的程序及时向责任单位发送相关报警信息。”
“三个步骤”,从数据挖掘到全面覆盖
“要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社区大脑’,第一步是实现系统连接,第二步是让数据流动。”王志军表示,杨浦将在三年内建成四个平台。“公共安全智能感知平台”将智能安全系统与各个社会领域的警用终端设备连接起来,完成整个区域的智能图像识别系统,实现感知风险的自动推送。“城市基础数据管理平台”对全区城市管理基础数据进行梳理,为其他平台提供数据支持。
走廊监控系统。
“空地理信息可视化承载服务平台”将地理、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条件和各种社会服务等城市“神经元”的复杂系统数字化,并对其进行虚拟仿真,完成杨浦区城市基本要素的建模。最后,通过“物联网接入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全区域环境监测、交通运行、供水供气、防洪排涝、基础设施维护等城市运行数据资源的实时采集、动态录入和管理分析。
关键场所的无线监控。
“2018年,杨浦将初步建成一个涵盖数据采集、数据分布式并行存储、数据管理、开放式数据检索和共享以及可视化应用的多层软件架构系统。2019年,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的基础支撑平台和环境将全面建成。到2020年,智能应用将实现无死角覆盖,创造一个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智能应用高地。”王志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