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6字,读完约2分钟
大学是学生心理发展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提高学生个体心理素质的关键时期。然而,在这一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他们面临着生活、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近年来,许多高校试图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与医院合作,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近日,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与全市九所高校签订了精神卫生医学与教育相结合的集体合同。今后,医学院校将整合资源,共同探索医学教育与医学教育相结合的相关机制,开展区域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进一步拓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模式,提升专业化水平。
据了解,由复旦大学牵头,杨浦区10所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出版印刷学院联合实施的医学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区域大学生试点项目已于2015年正式启动。此后,虹口区、宝山区和浦东新区的大学纷纷加入。该项目以预防为主,通过教育和医疗部门的分工与合作,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多种形式的指导和干预。三年来,该项目为高校提供了500人次的重点病例医疗服务、住院治疗、门诊随访、医生住院评估和干预服务,确保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效果。
在项目团队的统一框架下,各高校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了一些有特色的探索。复旦大学利用附属医学院的优势举办“新时期青年心理健康论坛”,不断拓展和探索医学与教育相结合的内涵和外延;同济大学致力于为大学生提供从心理健康教育到心理健康医疗服务的系统服务,尤其是在大学生精神疾病识别和干预培训方面;上海科技大学利用地理优势,举办了“沪江医学教育杯”和“沪江医学教育讲堂”系列竞赛,开展了反歧视宣传材料设计、心理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上海体育学院心理学班的40多名学生利用暑假来到杨浦区心理健康中心,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此外,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趋势,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采取多种措施,增设了新的临床心身医学科。作为高等院校医学教育与心理健康相结合的试点,该系以半开放式心理治疗病房为特色,主要采用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模式,为心身疾病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此次签约将更好地整合多方资源,为广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为创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试点工作提供有力参考。”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