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9字,读完约3分钟
“我期待已久,终于到了安装电梯的时候了。”11月25日,永济路97弄10号楼的居民在延吉新村街首个电梯安装工程的启动现场兴奋地交谈着。这是街道居民区第一台自主安装的电梯。预计该项目将在三个月内完成,该建筑的居民,尤其是“吊空老人”将不再俯视“梯子”,彻底告别“上下楼梯的困难”。
被称为“自治大师”的董海根是10号楼电梯安装工程的发起人。看到邻居们开心的样子,他那颗悬了15个月的心终于释怀了。
永济路97弄10号楼,位于杨家浜小区,建于1989年,7层,28户。董海根住在这栋楼的7楼。“我有严重的冠心病。我得了两次心肌梗塞,装了三个支架,走楼梯到了七楼,中间至少休息了两次。”
像董海根一样,71岁的王晓宇觉得自己越来越不能上下楼梯了。“我家在六楼,平时我上楼的时候不能带重物。我丈夫过去常常买米饭和面条,但是现在他的腰不好,所以他只能通过孩子在网上买,然后让快递员把它们送到楼上。如果我们下去,我们可能无法下楼。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去换电梯。”
董海根告诉记者,大楼里有32名60岁以上的老人和近10名8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人上下楼都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碰巧,我看到了在我丈夫家安装电梯的消息。我非常兴奋。我认为我们的大楼有希望。”因此,去年8月,董海根带领全楼居民对安装电梯进行了初步调查。然而,因为居民们说他们为自己的钱负担太重,他们不愿意安装电梯,调查处于停滞状态。
这一转变发生在2019年初。在居民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帮助下,董海根又开始了电梯安装咨询。这一次,除了举行建筑小组会议和挨家挨户的宣传,他还利用休息日与反对安装电梯的居民面对面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社区工业委员会和物业公司还联系了该楼10名租户的业主,向他们介绍了电梯的安装情况,分析了优缺点,并说服他们同意安装。
程海平是一名社区管家,受第三方社会组织委托,常驻延吉新村街杨家浜小区。得知董海根正在推动电梯安装后,她主动上前,通过查阅资料和参与培训,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为董海根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咨询和咨询服务。
在初步咨询工作中,10号楼一层的四户住户不同意安装电梯,理由是它影响通风和照明。董海根协调了几次,程海平耐心地解释了相关政策。通过邻里社区管家办公室,他邀请其他街道上享受过“电梯福利”的居民来谈论此事。最后,这四个家庭同意安装电梯。
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一些居民说他们不放心把所有的钱都放在一只手里。程海平提出了人卡分离的方法:10号楼的党政领导负责开户,社区工业委员会主任负责保管银行卡,居民区领导负责密码,成功打消了居民的顾虑。
记者了解到,在推进既有居住建筑电梯安装的过程中,除了社区管家的全程干预外,街道还成立了“电梯安装指导办公室”,并编写了《电梯安装自主指南》,详细介绍了前期工作、行政审批、施工安装、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和申请补贴等各个流程。,为居民提供明确的工作指导。
在董海根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在街道、居委会、社区管家、物业公司和行业委员会的支持下,永济路97弄10号楼的梦想实现了。董海根兴奋地说:“我们行动不便的老人终于可以自由上下楼梯了。”王晓宇还自豪地说:“其他楼的居民看到我们成功地安装了电梯,都很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