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85字,读完约8分钟
据乐友上海介绍:从杨浦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五角场地区、杨树浦路(延伸至龚俊路)、平凉路、龙场路、八头头(历史)地区。上述地区恰好是杨浦“三百年”(市政一百年,大学一百年,工业一百年)中最集中的地区。可见,杨浦的“三百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建筑遗存。
百年市政条款
孙中山先生在11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方略》中提出:上海“将不适于未来作为世界商业港口的需要和要求”。旧上海的需要发生了变化,因为中心城市上海自开埠以来是列强的租界,把属于旧上海特殊城市的石楠地区和闸北地区分割开来,难以实行统一规划,交通不便,中国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都不利于融合。租界的存在是我国的耻辱,这使得“一国之内”以外的中国人只能望着“十里洋场”而感慨。
1927年7月,上海特区政府成立后,承袭总理遗风,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各种建设计划,力图消除中国的混乱局面,打破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对市中心的垄断,赶上租界,实现民族复兴。
“大上海计划”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1929年7月,“大上海计划”正式实施,北部新商业港、南部租界和东部黄浦江附近约7000亩土地被指定为市区。1930年,以“中国、中国、人民、国家、上海、城市、政府、政府”为起点,开始了一系列的道路建设工程,先后建成了体育馆(现江湾体育馆)、博物馆(现长海医院影像大楼)、图书馆(现杨浦图书馆)、市立医院(现长海医院旧楼)、国家音乐学院(现闵行路918号)、飞机楼(现第二军医大学历史博物馆)。这一系列宏伟的建设计划代表了民族的自信,在国力极度衰弱的时代堪称奇迹。
旧上海特殊城市政府大楼
(现体育学院办公楼)
描述:市政府的新大楼于1933年竣工
位置:长海街清远环路650号
建造日期:1933年
在“大上海计划”中,江湾新城中心行政区无疑是最后一笔。它的中心是一个十字形的广场,周围是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公共建筑。其中,市政府新楼位于十字广场的顶部,周围划分有工务局等八个市政府行政机关的办公楼;中山大礼堂、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建筑散布在广场上,河流、水池、桥梁和拱门点缀其中。
从外观上看,市政府新楼采用“彩绘飞檐梁”,是一座具有浓郁中国古典风格的中式宫式建筑。其造型采用水平、垂直、三级组合,整栋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设备在当时堪称现代化,包括电梯、热风管道、抽水马桶、消防设备等。总之,市政府新大厦将民族风格与现代结构、外部形式与内部功能、坚固性与实用性尽可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933年10月10日,上海放假一天,举行了市政府新大楼的隆重落成仪式。10: 00,仪式开始,演奏音乐,升国旗,敬礼响起。八架飞机帮助穿过空的天空,投下彩色传单。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吴铁城发表了长篇演讲,随后在新厦前的广场举行了阅兵式,全场观众听到了“上海万岁”的口号。下午,上海南区和上海北区的消防队表演了精彩的消防表演。据报道,这一天,数千名中外嘉宾出席了在新大厦举行的仪式,10多万人参观了这座高峰。当时,市政府新大楼的竣工也被称为“市中心的第一声繁荣”。
旧上海博物馆
(现长海医院影像楼)
描述:上海博物馆于1935年9月竣工
位置:长海街长海路174号
建造日期:1935年
旧上海市博物馆是上海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资助的博物馆。为了建造这座博物馆,政府发行了350万元的公债。该博物馆于1936年竣工,并于1937年元旦向公众开放。该建筑目前是长海医院的影像楼,可从医院参观。
博物馆和图书馆建筑在外观上非常相似,就像一对从远处相互呼应的姐妹建筑。外墙用大石块砌成,骨架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模仿北京鼓楼的形状,杏黄琉璃瓦屋顶坐落在双檐上。周围平台围有仿石柱栏杆,大厅和展厅内有朱砂柱和传统彩画、横梁和沉箱。
旧上海图书馆
(新杨浦区图书馆)
描述:1935年建成的旧上海图书馆
位置:长海街黑山路181号
建造日期:1935年
图书馆是民国“大上海计划”的主要建筑之一,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董设计,于1936年开放。钢筋混凝土结构,从西向东,有两个主楼层和四个门楼,占地面积1620平方米,建筑面积3470平方米。设计手法采用了现代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的混合风格。
该建筑有三个亮点:首先,大厅的屋顶被粉刷,其中一些是原件,其他的是根据原件复制的,地板有80多年的历史了。第二,二楼中厅的一扇门叫做“孔雀门”,它是1934年的真迹。当时没有焊接,所有的铁都是用铆钉铆接在一起的,这很有价值,也很有特色。第三,门楼是两个双檐的形式。屋顶覆盖着黄色琉璃瓦,装饰着华丽的屋檐。平台四周是石栏杆,非常壮观。
上海体育场
(现江湾体育场)
描述:上海体育馆的鸟瞰图
地点:五角场街国和路346号
建造日期:1935年
上海江湾体育中心,原名上海运动场或江湾体育馆,曾被誉为“远东第一体育馆”。位于杨浦区松湖路245号(国和路346号)。1935年8月底竣工,体育场东西两侧有指挥台,由人造白玉制成。大门入口处有三座宝带桥,桥上矗立着一座宏伟的石雕作坊;前门楼高达20米,左右顶部的两个青铜色大鼎显示出力量和庄严。椭圆形看台可容纳60,000名观众,有34个入口和出口,可使所有观众在5分钟内离开。
抗日战争爆发后,体育馆建筑被日军摧毁。它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完全修复。修复设计由华东建筑工业部建筑设计公司(现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于1954年8月完成。
2006年,江湾体育馆在70岁高龄时恢复了“东亚最佳”的辉煌势头。在修复旧建筑的基础上,江湾体育馆的主要建筑——操场、体育馆和室内游泳池——又恢复了原来的辉煌。江湾体育馆毗邻许多著名大学,现已更名为“江湾体育中心”,成为占地84公顷的杨浦知识创新区中心社区的核心部分。上海的这个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修复和重建,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体育休闲中心。
中国航空空协会飞机楼
(现长海医院飞机楼)
图片说明:中国航空空协会俱乐部建成于1936年5月
位置:长海街长海路174号
建造日期:1935年
飞机楼是一座历史文化建筑。民国22年(1933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急存亡的秋季。今年1月1日,上海成立了航空空协会,倡导发展中国民用航空空事业,研究航空空技术,提高航空/。该协会已经两次动员人们捐钱购买机器。它首次捐赠了139万元人民币,购买了18架飞机。第二次捐赠超过129万元。这样,孙中山的“navigation/きだよ救国”的思想逐渐流行起来。10月12日下午2点,奠基仪式在飞机楼举行。上海各界领导、协会理事、会员踊跃参加。
当时,中国建筑展、中国国际航空空简展、中国国际航空空购买纪念会等重大活动相继在这里举行。大楼建成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间的流逝,飞机楼,一个著名的建筑场所,已经被时间的流沙淹没了半个多世纪。
国家音乐学院主辅楼
(现位于民景路918号)
描述:鸟瞰国家音乐学院的主辅建筑
位置:长海街民景路918号
建造日期:1935年
位于闵行路918号的国家音乐学院是“大上海工程”的一部分。该建筑由一栋主楼、左右两栋附属建筑和一些附属建筑组成。由罗邦杰设计,建于1935年,砖混结构,立面对称,清水红砖墙。
在国立音乐学院成立之前,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建立经历了八九十年的漫长探索之路。直到国立音乐学院诞生,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高等音乐学校才正式成立,这在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为高等音乐学校培养音乐人才开辟了一条道路。1927年10月1日,蔡元培就任南京政府大学(后改为教育部)校长,在他的主持下,南京政府通过了萧提出的创办国立音乐学院的计划。
1927年11月27日,国家音乐学院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专业音乐学校。蔡元培任院长,萧任教务长,萧任代理院长。1929年9月,它更名为国家音乐学院。1941年后,被王伪政权接管,改名为国立上海音乐学院。抗日战争胜利后,从重庆回到上海的国家音乐学院接受了上海音乐学院,并与上海私立音乐学院合并,更名为上海音乐学院。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上海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