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0字,读完约4分钟
自2005年以来,四平路街道先后与同济大学23个系(院)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双方开展了330多个合作项目。在设计与社区的深度融合中,社区的烟火氛围和各种创新元素并存。
同济大学餐厅服务最近启动,营业时间从10: 00到19: 30,配送范围为3公里。同济周边的企业和居民可以通过美团等相关外卖应用点餐,体验“在同济吃饭”的快乐。
作为一个社会,我们是否只能接受来自高校的单向“喂食”?
从同济大学的墙壁上,不仅有“稻香”,还有知识、才华和创造力。根据一组数据,同济周边核心区域的总产量每年稳步增长近13%,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1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60亿元。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同济周边知识经济圈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个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激发传承最初使命的澎湃动力,全力打造同济周边升级版,同济大学与四平路街近日召开了同济周边“四史”学习教育推介会和同济大学与四平路街联合学习会。
会上,同济大学12名教师被聘为社区党校“四史”学习与教育教师。他们将从平台上走下来,把高校的资源带入社区和公园,与党员和企业家一起进行学习。
四平路街道办事处主任乔兴刚介绍说,自2005年以来,四平路街道先后与同济大学23个系(院)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双方已开展了330多个合作项目。特别是近年来,区县学校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导向,以项目共建为切入点。在设计与社区的深度融合中,社区居民、企业家和大学形成了良性互动,社区烟花和各种创新元素并存。四平空创意行动、社区微更新、微改造、同济-麻省理工学院上海城市科学实验室、美好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等品牌项目相继登陆区校合作。
下一步,四平路街道将与区内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环同济”的品牌建设:以街区改造和功能提升为重点,以“人工智能+设计”为基础,让赤峰路成为人工智能现实体验之地;积极推进“三区融合”内涵,鼓励高校师生进入社区生活创作,促进社区创新性创作成果转化,创造社区生活新场景;以信息技术为活动媒介,以“四季人家”党建服务站等社区资源为载体,构建校园、园区、社区互动共享的“ai+”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打造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互动平台。
社区是创新的终点还是源头?
这是学区和学校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同济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院长娄勇奇认为,社区是城市的重要创新源,而社区居民是社会的重要创新力量。与此同时,大学聚集了各种人才,年轻人的比例绝对占主导地位。如果大学能够打开围墙,与社区充分融合,大学与社区之间可能会发生戏剧性的“化学反应”。
近年来,依托同济大学的智力资源,四平路街道先后在五季推出了“四平空屋创作行动”。它以低廉的成本和创新的机制,更新了社区的旧面貌,赋予社区时尚、美丽和创新的新元素。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也深深扎根于四平路社区的创作土壤,创作了一批既有艺术美又有人文关怀的设计作品。香河大厦的“红色楼梯”和阜新路的“80米袖珍花园”的设计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同济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的艺术与设计学科在成立后的短短十年间,已经跃居世界第14位,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亚洲第一。正是在大学和社区的深度融合中,学区和学校实现了联系和双赢。
位于四平路1028弄的美好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是大学与社区共存的大胆尝试。门外是现在——大学里郁郁葱葱的岁月,温暖小巷里的节奏,熙熙攘攘街道上的交通;门里面是未来——未来的生命形式,例如新材料的应用、未来的旅行模式、未来的办公模式、未来的大规模创作空厅以及人工智能的概念。许多为社区发明的创新实践诞生在这个街区的实验室里。
在最近的联合学习会议上,同济创新创业创意大赛“人人创造、人人共赢、共创梦想”的招募活动同时启动。「这项比赛旨在介绍同济大学在城市规划及创意设计方面的学科优势,让更多大学人才可以在社区中找到合适的『使用地方』,并透过设计师与居民之间的思想碰撞,创造更多自然、开放、创意及互动的空公共房间,为实践『人民城市』的重要概念创造示范模式。」。乔兴刚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