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3字,读完约3分钟
根据虹口区新闻:从虹口区人民法院到社区,我努力了几十年;从民事审判庭庭长到人民调解“老丈人”。73岁的蔡万祥多年来对司法服务的热爱越来越强烈。他技术娴熟,热情洋溢,深受人们的信任,被亲切地称为“虹口陈岩”。
最近,他第二次退休,离开了他工作了11年的法律服务工作室。退休前,老人的“光荣簿”上还有一个荣誉——2016年上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功伟绩。
在社区中打开第二个“9到5”
2006年,蔡万祥从区人民法院退休。此时,具有23年民事审判经验的“老法师”蔡万祥被邀请加入曲阳路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这么多年的专业知识还是可以派上用场的,普通人可以仰视我。”从那以后,蔡万祥骑着自行车,又从九点到五点开始工作。
此后不久,司法厅开设了“司法夜门诊”,每天晚上6: 30开始,人民调解员到居民区的活动室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考虑到蔡万祥年纪大了,白天的调解工作很繁重。他的名字不在“门诊”名单上。蔡万祥知道后很着急。他甚至说,“我也是会员,不考虑我的年龄,先工作吧。”因此,蔡万祥嚼着面包,骑着自行车,和他的年轻同事去了24个居委会。
王阿姨是赤山居民区的居民,她清楚地记得在2008年的冬天,上海正处于一场几十年没有发生过的暴风雪之中。那天晚上,她试着在活动室门口等着。“雪这么大,蔡法官不应该来。”没想到,蔡万祥带着大雪准时出现了。“我真的很感动。”王阿姨回想起这件事,忍不住激动地说。
蔡万祥觉得居民们信任他,在雪地里等他,他不能把这种信任“当真”。
“只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一些困难的事情”[S2/]
自蔡万祥法律服务工作室成立以来,已接待居民法律咨询2万余人次,成功调解疑难案件600余件。一个70岁以上的退休人员平均每天至少会收到5个咨询和调解案件,其背后的努力和艰辛是可以想象的。
很多人不理解蔡万祥晚年的艰辛调解,总是问他“是什么景象”。蔡万祥说道;“如果你不想要一个名字,你不想要一个利润,你可以帮助人民解决一些困难的事情,你会非常满意。”
2015年,赤山区一户人家发生火灾。虽然火灾面积很小,但在灭火过程中,有20户家庭受到不同程度的“幼苗影响”。一户好人家让水淹没了金山,于是20户人家一起跑到蔡万祥家。“蔡法官,你已经‘断交’好了,我家的损失怎么算!”居民们非常兴奋。蔡万祥首先逐一安抚居民,然后收集了20个家庭的受损证据,分别进行了调解。然而,这类案件的难点在于举证,而蔡万祥花了很长时间才转到第二版(到第一版)。受损的字画有什么价值?漏水是由消防作业引起的吗?蔡万祥去居委会和物业分开调查,并邀请居民到工作室慢慢调解,有时聊一下午。经过半年的治疗,20户家庭得到了适当的补偿,火场业主也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现在,居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蔡万祥是唯一一个老而不死的人。自从蔡万祥来到曲阳,曲阳有了更多的法律咨询,更多的依法办事,更妥善的解决纠纷的方式;不合理的麻烦越来越少,棘手的纠纷越来越少,诉讼也越来越少。这种“三多三少”使居民养成了依法解决矛盾的习惯。
但是,根据国家人民调解工作的有关规定,人民调解员原则上不得超过70岁。蔡万祥不得不离开他心爱的司法岗位。然而,蔡万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法律服务工作室仍在运营。工作室成员陈夏真表示:蔡老的司法情怀和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的精神,值得年轻一代认真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