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3字,读完约4分钟
聂耳位于公平路的故居是20世纪30年代聂耳抵达上海后的第一站。后来,这座老房子成为虹口的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然而,不久前,一些市民向我们的节目报道说,这件不可移动的文物突然从原址“消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来看看记者的调查。
最近,热心观众的王先生打电话来说,他经过聂耳故居时,看到建筑本身已经不在了,但根据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是不能拆除的。
记者在接到聂耳在东明路恭平路口旧居失踪的消息后,立即前往调查。果然,聂耳故居的原址已经被夷为平地,周边地区正在建设中。
根据所述图像数据来确定。位于恭平路185弄86号的这座砖木结构的胡同住宅的二楼是聂耳的故居。这栋房子建于1918年,是虹口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它也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既然它是不可移动的文物,为什么要拆除?记者找到了土地开发商的负责人,他说拆迁只是暂时的,拆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它。
上海上士北外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邵罗玲告诉记者:“虹口区89号地块恰好是聂耳故居所在地,所以我们对聂耳故居文物的保护是与我们文化地产发展的整体理念相结合的。首先,对房屋现状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是整个危房。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首次专家专业评审。经过审查,专家们一致认为,对聂耳故居的最佳保护方案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所谓的搬迁改造。”
事实上,这座文保楼一直都有不好的命运。2012年,它所在的土地与旧的土地征用相吻合。由于专家和公众舆论的呼吁,它是值得保留的,这座老房子在拆除中幸存了下来。2014年6月16日,聂耳旧居发生火灾,面积约80平方米,房屋面积约170平方米。当时,该地块的拆迁工作已经结束,有关部门仍在讨论是否保留两个门牌号,以保留聂耳故居的特色。然而,就在讨论结束前,发生了一场火灾。
虹口区文化保护部门表示,关于聂耳故居保护性修复的讨论一直在进行。2016年4月和2017年5月,虹口区文化局组织召开了两次“聂耳市秀场路185弄86号旧居修复工程示范会议”。专家论证了三种方案,即原址保护方案、整体平移方案和落框修复方案。
虹口区文化局副局长赵一农透露,尽管聂耳的客厅并没有走得太远,但整个屋顶结构仍然遭到破坏。在两次会议的讨论中,专家们一致认为翻译是对建筑的二次破坏。
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薛对记者说:“从区政府的角度来看,制定规划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然而,在演示会上,专家们来到现场对原来的方案提出异议,他们不得不退出框架。扶正的方法不再有效。砖木结构本身倾斜太多,将其扶正会增加结构损伤。专家一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聂耳的故居今后必须对外开放,它不是一所需要保护的房子。我们保护的是文化和历史背景。你拥有一栋建筑,但你不能进去,你必须每天维护它。你怎么能做到呢?我记得两次都有九位专家,但平时没有这么多专家。九位专家一致认为它们是从架子上掉下来的,但建筑的某些指定部分应该以某种方式移走,然后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今年6月,区文化局上报了保护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市文物局批准,开始进行“聂耳故居”的拆架施工,并对部分构件进行了编号记录和集中保管。
但是,记者在施工现场附近找不到部件的存放地点。工程师介绍说,出于成本原因,他们被运送到南通如东县的仓库。
虹口文化局表示,重建后的“聂耳故居”位于原址以南30米处,用来展示聂耳的生活故事。整个项目预计在2020年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