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5字,读完约3分钟

虹口历史照片(1843-1949)

虹口历史照片(1843-1949)

东方记者龙刚。2月28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虹口区档案馆编的《虹口》(1843-1949),揭开了虹口旧时光的神秘面纱。记者从新书发布会上了解到,虹口(1843-1949)首次披露了大量史料。胡当年亲自填写的户口本也在书中首次亮相。

回望虹口历史变迁:680余幅档案照首次向公众公开

据了解,《虹口》(1843-1949)由12章组成,包括虹口港、大明路、长治路、黄埔路和江湾镇。该书收集了虹口区档案馆的部分档案,以及各界专家学者收集的照片和资料。虹口区档案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书共出版了680多张档案照片,其中大部分是首次公开。它对于了解虹口的历史、城市变迁和发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的出版也是“虹口记忆”项目的一部分。

回望虹口历史变迁:680余幅档案照首次向公众公开

在这次出版的一些民国虹口档案中,有一份——胡1946年前后个人情况的手迹,十分珍贵。胡,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著名书法家,曾任中央文史博物馆副馆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一直住在溧阳路东阳街220号(现虹口区海伦路504号),直到1971年6月去世。

回望虹口历史变迁:680余幅档案照首次向公众公开

从-胡填写的这份户籍档案中,人们可以知道溧阳路东阳街220号是浙江兴业银行的房产,当时租用该房屋的租金为2600元(旧币)。当时,银行投资建房出租,浙江兴业银行投资的“浙兴里”(石库门大厦)位于溧阳路东阳街以北。这份户籍档案对当年虹口区历史建筑和文化环境的研究,以及当年上海市甲等保护制度的实施都具有重要价值。

回望虹口历史变迁:680余幅档案照首次向公众公开

这本书还首次公开了几张19世纪末拍摄的历史照片,照片拍摄于浦东陆家嘴的虹口。在照片中,人们可以隐约看到虹口的外红桥。桥的东侧是招商局的中栈码头,桥的西侧是日本邮船码头。据了解,这些是虹口从浦东陆家嘴拍摄的最早的照片。

回望虹口历史变迁:680余幅档案照首次向公众公开

虹口区黄浦路曾是上海最重要的使领馆区。如今,在这条路上,每个人对俄罗斯领事馆都不陌生。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19世纪,在这条短短的路上,有德国驻上海领事馆(现在黄埔路60号)、美国驻上海领事馆(现在黄埔路36号)和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现在黄埔路106号)。根据1911年《汉字目录》中各国领事馆的地址,在上海的14个外国领事馆中,有10个位于虹口区。除了德国、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之外,还有奥匈帝国领事馆(现在黄埔路42-44号)、比利时领事馆(以前是兆丰路17号,现在是莱文路)和丹麦领事馆(现在黄埔路25号)

回望虹口历史变迁:680余幅档案照首次向公众公开

虹口区档案局负责人表示,这些重要的历史资料和照片中有许多是首次公开的。根据档案资料,当时上海的10个外国领事馆都设在美国租界。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回望虹口历史变迁:680余幅档案照首次向公众公开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59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