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49字,读完约7分钟
2015年1月,市委一号工程2014年研究成果出炉。在最终的1+6文件中,“1”是“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体现了指导性和系统性。“6”是六个配套文件,体现了可操作性和具体性。
近年来,该区积极贯彻落实“1+6”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基层为立足点,勇于担当先锋,敢为人先,不断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它在街道体制改革、居民治理制度创新和完善方面取得了成绩,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留下了许多鲜明的亮点。
社区综合管理“群众事务、群众讨论和群众决策”
居住区道路狭窄,人车不能分开,林云居住区存在很多“老问题”,甚至引发安全问题。然而,该区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工程给林云住宅小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智能车牌识别系统关闭了大门,5米宽的道路让车辆和行人不会相互干扰。
旧社区有这么多问题,应该先解决哪一个?五年来,虹口区以小区综合治理为抓手,推进群众事务、群众讨论、群众决策,完成各类旧房修缮改造1100万平方米,形成了“美丽走廊”、“美丽胡同”等群众自治品牌。居民对旧住宅区改造的“优先权”有最终决定权。
在林云社区项目咨询初期,居民委员会干部、行业委员会成员、建筑领导和居民代表都来听取居民的意见。“菜单”和社区改造的顺序都是由居民决定的。结果,社区的主要道路从1.6米拓宽到5米,停车位重新规划,增加了5%的停车位。粉刷墙壁、翻新防盗门等。被编入“第二梯队”。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精心打造了“美丽走廊、美丽胡同”等自有品牌,每条街道因地制宜,各具特色:梁城以四幅漫画宣传文明,川北首创“三巷巷”,提篮融入敬老文化,嘉兴推出“星级走廊”评选,使公共走廊成为每个人的客厅。
“全岗位准入”:社区事务之路
曲阳路“全岗位沟通”试点可以说是理所当然。2008年,曲阳路街道提出并实践了“三全工作法”,即“全天候接待、全方位接受、全过程负责”,为2015年曲阳路街道正式实施“全岗位沟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用曲阳路临云街道居委会干部丁琳的话说,“从一线服务到多技能”,居委会干部已经成为“全科医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到一级以上。
邵阿姨住在曲阳路街,陪着她的外国媳妇到林云居委会办理孕妇的联系方式,但不幸的是计划生育干部来了。正当她以为自己要白跑一趟时,值班干部接待了他们。通过了“全岗位通”水平考试,干部们已经熟悉了计划生育业务,并在现场为邵阿姨的儿媳妇办理了孕妇联系卡。
一方面,通过培训,居委会干部成为“多面手”,达到增强能量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减轻负担,解放了街道干部的手脚,使他们能够管理更多的基层单位。
近年来,全区不断推行居委会“一点通”电子账户,坚持居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减负增效,居委会对政府的帮扶项目从146个减少到53个,户数从100余本减少到29个。居委会干部已经从繁琐的案头工作中抽身出来,集中精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问题。人们普遍认为“全岗位准入”大大提高了居委会干部的工作效率,解决问题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
在曲阳路街道试点项目的基础上,2016年,“全岗位沟通”在全区212个居委会全面实施。一年多来,各居委会根据自身实际创新设计了许多“插件”,推出了“全岗位沟通”的“主板”:如欧阳路街道邮电居委会将“错时弹性”工作时间从下午4: 30增加到7: 00,为办公人员提供了方便。
目前,“全岗位沟通”已在全市推广。就“全岗位沟通”而言,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值得一提,那就是该区已经编制了《全岗位沟通高标准管理指南手册》,这对于快速复制和准确推广“全岗位沟通”的经验和做法将起到关键作用。
社区生活服务圈在15分钟内“完成任务”
住在洪钟花园的蒋志华很高兴地发现,他家门前搁置多年的配套公共建筑已经成为梁城新村的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区。
普通人所需的生活服务设施:社区人民议会大厅、老人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就业服务站、集体工作室、青少年健康俱乐部等。
近年来,虹口区积极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在全区建立了37个管理站100平方米、服务站800平方米的综合管理服务区。每条街道根据需要设置4 ~ 5条,整合社区党建、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多种功能。目标是使这一地区成为街道体制改革后人们进行交流的平台,成为综合管理和执法部队整合的平台,成为区域党建活动的平台。
为此,在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虹口区进行了周密的调研和周密的总体规划,在“前沿”利用资源,通过“三批”解决了场地资源稀缺的问题,即取消街道招商引资功能后,部分商品房被改造为公益房,经过“四违一乱”整治后,一批房屋被腾空。
据悉,基于网格的综合管理服务区的诞生标志着该地区人民服务平台的转型升级,从传统的1.0版扶贫到2.0版党建引领共同治理、整合管理服务。
基层工作机制不断优化
五年来,全区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不断优化基层工作机制。推进城管中队、房管办、绿化市容院三支队伍的下沉,对其他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实行“双重管理”,建立下沉通道、联合物流、闭环评估等配套保障体系。实行“自下而上”的社区事务评估机制,确保工作重心下移。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自下而上万人百企评估”机制,迫使职能部门建立了服务下级、权责一致的工作机制,不断巩固了“转基层、服务基层”的理念。搭建孵化培育社会组织平台,建立孵化社会组织实践基地,形成专项资金支持、社会人员培训、项目评估和监督机制,拓宽了社会组织发展的空间,培育了一批在社区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组织,如“新家园建设与合作办公室”。整个地区的社会组织达到了501个。
现已成功建成“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和“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严格遵守安全底线,加强人口综合管理服务,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平安虹口取得实效,居民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改革促使政府提高效率,增加人民的满意度
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调整设立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设立区城市管理和执法局,设立区金融服务局,整合区旅游局和商业委员会,取消街道招商职能,加快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推进企业注册资本认购等商业体制改革。
努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有效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推进“配送服务”改革。自2012年以来,全区共减少141个审批项目,推进企业注册资本认购制度等商业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综合教育改革、集团化改革。上半年,深化“配送服务”改革,制定并发布权责清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行政机关负责人应诉和行政纠纷解决工作,深化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启动电子政务云建设,完善网上政务大厅功能,实现区内行政审批项目全部完成,涉及服务项目17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