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0字,读完约4分钟
“提篮桥历史文化区历史遗产丰富,文化特色鲜明,建筑价值独特。这是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激活文化资源、打造“文化虹口”品牌的重要起点和突破口。”在刚刚结束的虹口区第十四届CPPCC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李思宏代表提篮桥历史文化区发言,提出了进一步保护和更新的建议。这个建议不是他“拍脑袋”,而是李思宏扎实研究的结果。
与李思宏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基层调研,许多CPPCC委员围绕在虹口“两会”上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涉及协调功能区协调发展、营造一流的商业环境、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城区精细化管理等。,并对虹口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八人小组用脚“测量”篮筐桥
作为虹口人,李思红对虹口和提篮桥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从事建筑工作,所以她特别关注提篮桥地区的建设和发展。
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李思宏成立了一个八人小组,对提篮桥的各个地区进行了调查和考察。“不要开车,一定要亲自去散步。”李思宏带领团队用脚“测量”了提篮桥。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走着,听着老姨夫和老姨母在巷子里回忆蒂兰桥的过去,聊着蒂兰桥的现状...经过认真的实地考察和走访,广泛查阅史料,并咨询同济大学的专家教授,形成了一个数据详实、分析深刻、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方案。
在调查中,李思宏了解到,提篮桥历史文化区居民的居住条件仍需改善,社区环境质量亟待提高。改善民生和提高环境质量是当地居民最迫切的期望。李思宏认为提篮桥的主题特色有航海、救赎与宽容、海上祈祷等。,并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系统的挖掘和整合,把“海上方舟”确立为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主题定位,把提篮桥建成文化、旅游、商业、居住相融合、中西文化交汇的特色街区。建议在“保留、改造、拆除并举、保护优先”的方针下,以保护为核心,以微观更新为手段,推进提篮桥历史文化区的城市更新。希望政府购买和储存相关的优秀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并将其改建为纪念馆、博物馆或小型展览馆,以逐步向景区输出部分居民,增强文化旅游的商业功能,改善综合环境,增强区域活力。
在实地调查中,李思宏发现,霍山路和舟山路上仍有许多同质化严重的摊点和小店,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小维也纳”时期光彩夺目、别具特色的商店和咖啡馆大相径庭。因此,李思宏认为,在更新旧硬件设施、恢复原貌的同时,将促进国际投资,引进优质项目,加大项目带动力度,逐步提升商业业态,引入手工艺、珠宝等特色商业,以及创意品味的精品咖啡厅、精品书店、精品餐厅等时尚体验型商业业态,提升区域整体功能品质。
大部分研究集中在民生问题上
民主建国会虹口区委员会的CPPCC委员对虹口区未受保护的历史建筑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虹口区有1100多万平方米的旧建筑,其中有90多万平方米的二级旧建筑需要保护。这些身份不明的历史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反映了民国初年至60年代的社会生活。随着调查的深入,委员会成员发现,无担保建筑面临着工作量大、甄别难度高、建筑老化严重、改造难度大等诸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加快制定无担保建筑“留、改、拆”的具体指导意见,加强南、北、南三大功能区建设周边重点地块及周边地区的“留、改、拆”,建立和完善无担保建筑的奖惩措施。
CPPCC成员不仅关注虹口区的旧区改造、城市更新和经济发展,还关注一系列民生问题。作为城市中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九三学社虹口区委员会的CPPCC成员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虹口区的养老问题上。通过“大调查”,委员们了解了虹口区老龄化现状和养老面临的问题,建议深化供给侧改革,引导管理不善、医疗资源闲置的民营医院转型为养老医院,并探索与部队合作,将军转民改造为养老院,以促进虹口区养老体系建设和养老事业发展。
CPPCC成员的调查只是虹口“大调查”的一个方面。记者了解到,自“大调研”工作开展以来,虹口区四大团队领导高度重视,率先在企业和社区开展调研,并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虹口区各部门、街道和单位也开展了全面的活动,积极制定了大规模调查计划,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和联络员,形成了“1+4”工作计划,全面推进了“大规模调查”工作,在虹口区一级迅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