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93字,读完约7分钟
去年全国宪法日,杨浦区延吉街道法律服务中心正式开业,旨在为居民提供咨询接待、基层纠纷解决、法律文化活动等常规法律服务,辅以心理咨询、公证事务咨询等个性化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居民家门口的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是如何运作的?记者从延吉街道法律服务中心了解到,今年第一季度,该中心的运行开始显现成效。
让居民少跑,走错路
王太太一走进大门,就说:“没有一块料子,我可不行,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原来,王女士之前公证过一份遗嘱,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想改,但由于不熟悉法律法规,她去了好几个地方,问题都无法解决。
"你必须先公证另一份遗嘱,然后才能撤销原遗嘱。"经过公证的街道管理委员会志愿者耐心地回答了问题,列出了需要准备的材料,并告知了公证的具体过程和预计需要多长时间。王太太说:“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该中心旨在开辟服务群众的“最后一英里”,满足群众的基本法律需求,并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延吉街道法律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过去,很多居民不了解法律、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也没有专业机构和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因此,当居民遇到问题时,不可避免地会跑很多错误的路。目前,延吉街道法律服务中心已组建了由专家法律志愿者小组、高校法律服务智库、社区法律服务组织等专业人才组成的公共法律服务团队,整合了“智库”的优势,回答了“涉法人群的困惑”,努力提高基层法律服务的能效和居民的准入意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准备什么材料?经过协商,居民可以立即开始解决相关问题,而不是一遍又一遍地跑。
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还专门安排律师和工作人员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免费上门服务。
王阿姨在长白三村有一栋房子。与丈夫离婚后,财产权转移给了她的母亲和儿子。她母亲去世后,她母亲在去世前有了王阿姨和另外三个孩子,这所房子是由王阿姨自费购买的。她的兄弟姐妹没有支付任何购买价格。我该拿她母亲的那份怎么办?王阿姨想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员,但腿脚不便,这件事一直悬而未决。经邻居介绍,王阿姨了解到延吉街道法律服务中心可以提供免费上门服务,并拨打了该中心的电话。中心迅速安排律师到王阿姨家。律师向王阿姨详细解释了房屋继承涉及的法律规定。由于该房屋的产权已转移到王阿姨的母亲名下,在她母亲去世后,该产权将自动转为继承权。在无遗嘱继承的前提下,法定继承生效,王阿姨的兄弟姐妹有权继承。但是如何继承,如何继承,继承多少,可以由王阿姨和她的兄弟姐妹协商决定。“谢谢你来帮我。”听了律师的解释后,王阿姨非常满意。
据了解,截至今年3月底,延吉街道法律服务中心共受理法律咨询案件419件,服务上门820人次,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房屋买卖、继承、民间借贷、婚姻纠纷、损害赔偿等问题,服务满意度达90%以上。
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和纠纷
延吉街道法律服务中心除了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外,还积极解决基层矛盾纠纷,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心理咨询。
永济路食品市场的摊主张与路过的的母亲发生了口角,一家人随即与张展开了一场“全面的武打”。旁观者没有劝阻他们,所以他们拨打了110。根据司法检查,张的眼睛挫伤、眼眶壁骨折和牙齿脱落构成轻伤。起初,双方并没有相互让步。张表示,陈家必须承担法律责任,陈家没有屈服。
“冲动是魔鬼,你为什么要生气一会儿,给对方造成伤害?”资深街头调解人孙说。双方情绪缓和后,孙说服:“如果双方都懂得谦虚,体谅别人,这芝麻大小的雨滴就不会变成暴雨。”最后,张接受了家的赔偿金额,陈家也得到张的谅解。
“作为人民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当事人的情绪变化,寻找切入点,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矛盾纠纷。”孙坦言,在处理这类冲突时,有必要引导双方把自己的顾虑带回“小圈子”,从而解决争端。
一些来到睦邻法治服务中心的居民,有心理咨询需求,寻求帮助化解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现代生活中压力的积累、有效情感渠道的缺乏以及不恰当的情感控制都可能导致暴力事件。鉴于此背景,延吉街道法律服务中心专门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并邀请全国二级心理咨询师坐在大厅里,在婚姻与性别关系、家庭亲子关系、老年人心理咨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常见领域提供专业服务。每月定时接待社区居民来访,设立预约服务,通过“门诊接待”、居民心理问卷测量及结果分析、心理咨询案例及相关心理健康宣传等活动,教会社区居民及其家人如何控制情绪,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据介绍,今年以来,延吉街道法律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了164起矛盾纠纷,涉及332人,接受了5次心理咨询。此外,为解决专业素质低、合理运用法律解决基层矛盾能力弱的问题,街道还通过购买区人民调解协会的专业服务,为辖区提供接待星级人民调解员、协议规范指导、疑难矛盾纠纷调解、调解技能传授等服务。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民生的实际需求,中心计划探索政府购买的社会组织服务,如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将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与预防犯罪和解决基层矛盾结合起来,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优质、便捷的地方综合服务。
为人们的法律服务创建一个真正的“俱乐部会所”
普法也是延吉街道法律服务中心的主要任务之一。今年一季度,中心积极与辖区单位合作,开展了六次普法宣传活动。围绕烟花爆竹管制、3月8日妇女权益保护、3月15日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主题,共接待240多人,分发了600多份普法宣传手册和便民法治服务宣传资料。
然而,在组织普法宣传活动的过程中,中心负责人感到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空的房间有点小,力量还是有点欠缺。”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3月8日妇女节、3月15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特殊日子,很多居民都参加了活动,而空中心大厅的房间又有限又困难。此外,虽然中心有庞大的专业律师队伍,但很难调整律师可以配合接待的时间,一个律师一次只能接待一个居民,有时咨询时间很长,其他居民只能排队等候,有些人甚至直接在大厅外咨询工作人员。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中心迫切需要扩建空厅并继续加强专业法律服务团队。
此外,考虑到一些问题的复杂性,有时居民需要在单独的房间与律师沟通,由于问题的性质不同,他们需要更详细的指导,这就要求邻里法治服务中心引进更多不同专业的法律人才。“就像菜市场一样,我希望在我们的法治服务中心可以‘买到’居民需要的法律帮助。”该负责人表示,希望该中心成为社区群众分享“法律忧虑”和表达“个人需求”的讨论平台,并真正成为普通人的法律服务“俱乐部”。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人民有发言权”,单靠街道法律服务中心的“供应商”难以满足基层居民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因此,为了减轻接待压力,更好地为居民解决问题,中心还与街道居委会合作,分流部分居民的法律咨询和援助需求,并聘请专业律师为居委会就近提供服务。今后,中心将继续充分发挥“专业后备优势”,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突出“睦邻高效”,为洋浦基层法律服务供给方改革提供“延吉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