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8字,读完约3分钟
习近平同志在《枝江新语》一文中指出,“群众的利益不是小事”。群众的“小事”是构成国家和集体“大事”的“细胞”。只有小“细胞”健康,大“身体”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对于普通人来说,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是一个真实的事件,有些甚至是紧急和困难的。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会影响他们的思想和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最近,每当我有时间,我都会去社区谈论他们的“小事情”。
——凉城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乐跃明
走进人群
我始终认为,要想了解群众的真实需要和思想,就必须采取措施,走进群众,"坐在板凳上",与群众交谈,让群众畅所欲言。
最近,当我在修远拜访一个家庭时,我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居民鲍先生跟我谈起他的儿子,说他的儿子有一份好工作,但由于精神失常,他无法继续工作。他的妻子去世了,现在他只靠退休工资维持家庭生活,担心自己会变老,无法照顾儿子。
听完之后,我立即告诉我身边的居委会干部要主动多关心一下老包和他儿子的生活,同时让街道部门多关注一下老包的家庭,帮助他的儿子逐步回归社会。
俯下身,找出问题所在
只有在群众中,面对群众生活,才有机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找出存在的问题。在我走访修远居民区时,我发现电瓶车的充电问题已经深深困扰着居民,而且“高空线”充电现象很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居民对此有很大的意见。
一方面是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另一方面是居民的安全顾虑。如何同时遇见他们?为此,我带领街道相关部门,充分发挥了修远住宅区党支部、物业、行业委员会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经过多次会议,成功升级了非机动车停车场。新车库设有电池车充电区,配套消防设备,并在电池车停放处新铺设了具有自动跳闸功能的充电电路,以确保安全。
张开双臂,获得结果
这是一种想成为一名官员的态度,一种成为一名官员的能力,最终目标是把事情做好。我一直在想大研究是关于什么的。我们到底要做什么?在我看来,研究必须集中在社区居民最渴望解决并影响其日常生活指数的困难和痛点上。
为此,我要求我们的干部深入基层,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畅所欲言,以便能够进去,坐下来,讲得好,做得好。结合街头开展的“全民建我家——三聚工程”,居民在大规模调查过程中反映出的停车难、物业管理不到位、老人吃饭难等问题,都面临着困难并得到了解决。
低头做研究不仅能看到群众的真实生活场景,而且能准确地满足人们的全方位需求。全力以赴解决难题,就是在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中形成最后一英里的“加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