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8字,读完约4分钟

上海文化中心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精心打造的升级版公共文化论坛“倾听海潮”。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荣月明、海派相声创始人、上海品环相声社艺术总监严敬、《人民日报》社会版总编辑李志勇就海派相声的创新与复兴、海派相声的实践与创新、海派相声的未来等问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虽然我在北方长大,但实际上,海派艺术一直在影响着我。小时候,我听过上海滑稽剧,长大后,我听过评论。我觉得上海艺术讲究适者生存,所以眼睛一定要往下看,要扎根在群众中。”6月20日下午,中国曲艺协会会长、相声艺术家姜昆来到上海文化中心,在首届“庆祝新中国生日,谈新沪剧”——2019新上海文化创新之路研讨会暨“倾听海潮2.0”论坛上,畅谈上海艺术。

姜昆、王汝刚、金岩同台对话 海派相声如何诠释海派文化

这也是上海学校文化中心举办的“解读新上海派与心”开幕两周年纪念活动。2017年6月,海派文化中心成为首个以“海派文化”命名的公共文化空厅。本中心以传承和弘扬海派精神、丰富和发展海派文化、繁荣和促进文化事业为使命,依托上海特别是虹口丰富的文化积淀,积极构建集成果展示、保护研究、创新应用、教育传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海派文化平台,推动海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姜昆、王汝刚、金岩同台对话 海派相声如何诠释海派文化

荣岳明认为,自海派文化形成以来,海派文化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顶峰。海派文化是西方现代文明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和创新。要充分激发海派文化的活力,使其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成为所有上海人的精神家园和精神归宿。海派文化无所不包,人们可以直接感知并通过交流产生广泛影响的是各种文学艺术风格。他说,今天强调海派文化的创新,应该关注大众特别是年轻人喜欢的艺术形式,如网络文学、动画、游戏和新的表演艺术。

姜昆、王汝刚、金岩同台对话 海派相声如何诠释海派文化

严敬,一个80后的“老北京”,在上海生活了20年。他随着北方相声在上海扎根,并逐渐走红。最初,每个观众只有几十个人;今天,他自导自演的《春天》和《梦回大庆》都在有1000多人的剧院上演,而且场地爆满;他首创了“相声情景喜剧”,并将海派相声带到了国际舞台。在严敬看来:“只有创新才能让笑声更有力量。”海派相声形式多样,既保留了传统相声表演形式,又融入了现代主题。它不仅将上海话融入节目,还意味着更大的包容性和创新性。作品取材广泛,题材细腻,具有空的创作风格,可以是短小精悍的经典作品。表演时,节奏鲜明,吐沫更浓,负担出乎意料。这种贴近生活和现代形式的表演是“上海相声”的新颖之处。”

姜昆、王汝刚、金岩同台对话 海派相声如何诠释海派文化

姜昆称赞了海派相声的“地气”。然而,他的强势话语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目前,中国相声不乏精品;不缺乏笑声和品味;继承和创新并不缺乏。很多时候,舞台上的视觉冲击冲淡了作品对人类命运和人性的关注。创作者已经用网上冲浪取代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这是值得警惕的。”

姜昆、王汝刚、金岩同台对话 海派相声如何诠释海派文化

在论坛的对话环节,上海曲艺协会主席王汝刚、海派相声创始人严敬、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兼台长王为念、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东进行了跨界对话。通过“海派相声”的发展,嘉宾们对进一步推出“海派文化”和“海派文化”品牌提出了建议。

姜昆、王汝刚、金岩同台对话 海派相声如何诠释海派文化

同日,海派文化中心和品川文化还推出了全新的艺术沙龙——“笑在海上”,邀请80、90年代的著名相声演员、团体和戏剧艺术家,结合当下的热点和生活体验,创作具有新海派特色和海派精神的相声作品,给相声和喜剧爱好者带来愉悦的视听体验,凸显海派相声的南北融合与和谐而又不同。同时,还成立了“笑在海上——海派相声研发中心”,探讨海派相声的发展与创新,展示新时期曲艺艺术的文化责任。中国曲艺艺术家协会主席姜昆为《笑海》题词。

姜昆、王汝刚、金岩同台对话 海派相声如何诠释海派文化

上海文化中心领导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上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此次活动还发布了名为“倾听海上潮汐”和“观看海上圆环”的地图集,这是一个具有核心特色的文化品牌。

姜昆、王汝刚、金岩同台对话 海派相声如何诠释海派文化

虹口区委宣传部部长吴强表示,海派文化中心要继续深入挖掘上海和虹口的海派文化和红色文化,策划和举办相关文化活动,继承和发扬海派文化精神,丰富和发展海派文化,充分发挥其使命责任和文化责任,对海派文化进行新的诠释,达到新的高度。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姜昆、王汝刚、金岩同台对话 海派相声如何诠释海派文化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56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