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01字,读完约10分钟
描述:居民们兴奋地站在旧改革计划的进度墙前合影
描述:得到新房子的老住户高兴地展示了新房子的钥匙
描述:在彩虹湾三期李红甫居民户籍登记的第一天,获得新房的居民以跑步游戏的形式迎接即将到来的美好新生活
市中心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基地的相关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160路等多路公交车有效缓解了居民出行和就医的困难。彩虹湾老年福利院和上海第五中学先后入驻,方便了居民供养老人和子女上学。像彩虹一样丰富多彩的新生活一步一步向居民们走来。
描述:瑞虹新城夜景
描述:老年人在“市民站”学习制作手工艺品
这两天,“瑞虹天地”变得热闹起来。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国庆,这个活跃的社区商业机构已经开始了各种主题活动和市场。陈子明书记的住宅区在嘉兴路张桥街,可以经常路过这里。作为一名在洪镇老街这块老土地上泡了多年的居委会干部,他将永远关注这个“前棚户区”。偶尔,这里的老样子也会跳到前面——第一线的小路、拥挤的房间、有厕所的人...
然而,20多年来,市中心最大的棚户区——洪镇老街已经完全消失了。近年来,虹口区老街不断创新,“删除”按钮一个接一个被按下。这片土著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发生了变化。那些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生活怎么样?
“旧日时光”已经过去
打包衣服、水杯和零食。在十一长假期间,62岁的郭报名参加了“贵州双飞”旅行团,并准备再次离开。改革开放以来,郭爱上了“外出散步”,这是她从未想过的一种休闲活动。
1982年,25岁的郭在洪镇老街附近张桥路结婚。在郭的印象中,只要有大雨,家里的木凳子和椅子就会飘起来。四周的邻居都是“拷棒”,几个人聚在一起,在家里用脸盆或簸箕“拷”屋外这边的水。在张桥路住了几十年后,郭不敢和家人一起走得太远,担心家里没人,万一下雨房子会遭殃。
张桥小区的陈对郭描述的场景很熟悉。陈在嘉兴社区当了17年的宰相,有一半的时间是在故土度过的。局外人经常用形容词“困境”来描述棚户区居民的生活。在陈的眼里,一点也不夸张。有时,当一场普通的雨落下时,棚户区就变成了一个“深潭”,居民家中的积水达到脚踝,住在底层的居民会提前拔掉家用电器的插头。
随着旧的改革,“水深火热”的日子已经过去了。2017年,郭一搬进两室两厅的新家,就有了出去远行的想法。去年,她和丈夫去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玩了几天几夜,在鱼尾狮雕像前拍了几张有趣的照片。后来,郭出去玩的时候变得越来越活跃。每个月,她都和老同学、老同事约好,去上海周围的古镇和农舍玩两三天。
现在,不管你去哪里或者去多久,郭都不再担心天气了。
告别寒舍
薄弱的基础设施使得雨天成为棚户区居民的集体担忧。拥挤的生活环境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日益增加。
根据陈多年的工作经验,他每年夏天都要和110名警察见几次面。“十个报警电话中至少有八个是打给空·基的。”棚户区的房屋之间距离太近,裸露的空外部机器将热空气直接吹进对面的房间,这使得许多人制造很多噪音,甚至为此而战。
人多地方少,所以家家户户都在蜗牛壳里做道场。居民金春兰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金春兰29岁就在家里结婚了,和她的姻亲以及丈夫的大哥住在同一栋楼里。不管是水龙头还是炉子,都是先到先得。最困扰金春兰的是在阳台上晾衣服。空家四楼的阳台上的土地较少,当有更多的衣服时,衣服就不能晾干。金春兰经常只能在路上找到空,拉一根绳子,擦干自己的衣服和裤子。
如今,金春兰的三口之家住在中长路的一栋两居室里,新家是独立的。平日,金春兰六点做饭,当家人吃完饭后,她开始洗碗,然后打扫厨房,不再排队。为了扩大住房面积,金春兰把阳台关了,把洗衣机放在阳台上。每天晚上,全家人的衣服洗完后,金春兰就直接挂在室内。在雨天,金春兰用的是烘干模式,“你吹的时候可以把它收起来。”金春兰的岳父岳母住在曲阳社区。假期里,金春兰从来没有忘记带牛奶和酸奶来看望她。
旧的被改变为生命
住在新房子里,生活方便,人际关系也不再那么紧张。对孙来说,这一切都取决于旧制改革,给她的家庭增添了一件喜事。
每周三,孙的儿子和妻子去她妈妈家吃饭。住进新房子后,天然气代替了煤气,孙和开始煮红烧鱼。每次年轻夫妇回家,孙都会花时间准备晚餐。她的儿子喜欢吃红肉,她的儿媳喜欢吃鱼和虾。孙从不关心一件事和另一件事。她只希望年轻人回家后会开心。
这样的聚会场面几乎化为乌有。2015年,孙的儿子开始和交往了两年的女友谈论婚姻。她建议这对年轻夫妇借一栋房子结婚,她应该付房款。然而,这个女人的家庭没有其他要求,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一个属于年轻夫妇的房子。
2016年,我儿子的婚姻终止了。很长一段时间,孙的儿子都待在门后,这让孙对产生了怀疑。这对年轻夫妇分手了吗?孙问她儿子他们的感受,但他守口如瓶。家里有8平方米。孙在蜗居了这么多年,对女人的心思非常了解。就连她自己也渴望拥有自己的房子。焦急的孙只好经常去居委会找陈的秘书。每次我问同样的事情,它什么时候会改变?孙担心,如果她不能再次得到房子,她儿子的爱情就会泡汤。
2017年初,400区和401区的旧装修开始。孙得知旧房改造的消息后立即告诉了儿子。渐渐地,孙观察到了好的迹象,她的儿子开始在周末外出。为了抓住这个机会,孙先去看房,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在凉城社区找了一套带电梯的一居室。同年10月,孙在支付了280万元的结婚费后,立即为儿子买了一间婚房。2018年6月,的儿子孙收到了该证明。
参与者也是证人
从新港的166号地块,到洪镇老街的1号和7号地块,再到区里的400号和401号地块,胡同里的陈总理见证了棚户区的变迁,见证了许多居民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
陈记得搬家时,居民们对自己说得最多的话是:“好日子马上就要到了”。这句话意味着愿景也变成了现实。棚户区居民的困难和矛盾大部分来自住房。房子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陈自己也沾了好一天的光。原来,陈也经历了同样的衰败,办公室在“迷宫”中,棚户区被淹,水管爆裂。现在,张桥居委会办公室已经搬到新港路的一栋办公楼里。陈每天乘自动电梯上下班,进出办公室方便多了。
据介绍,1996年,洪镇老街区开始了旧城改造,涉及11个小区,占地约34公顷,涉及12000多户。2018年,随着中国122个街区第二轮协商的开始,洪镇老街区正式宣告结束。近年来,规划总面积超过55万平方米的商业设施——由“邢星馆”、“瑞虹广场”、“月亮湾”等商业板块组成的瑞虹天地,正逐步走上社区舞台。
与此同时,虹口区一直在加快旧区改造,改善旧区居民的生活条件。今年以来,虹口区完成了“一半以上时间,一半以上任务”的工作目标。共签署了两个地块,签署率超过90%。已完成3433份证书和3978户家庭,建筑面积92000平方米,移交了7块土地。
现在,站在办公室的窗口,陈可以看到洪镇老街一号和七号地块。建筑工地上的工人正忙着,另一座建筑的地基已经成型。社区日新月异,这让艾利总理感到有些欣慰。然而,让陈更开心的是,当他遇到以前的居民时,他总是面带微笑。
瑞虹新城
洪镇老街重生时尚街区
这可能是时间的最好注脚。然而,在过去的20年里,市中心最大的棚户区已经消失,一个国际时尚新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18年8月9日,虹口区122街坊第二轮协商首日正式签约率达到90.55%,超过了签约协议的85%的有效比例。这也意味着市中心最大的棚户区洪镇老街已经按下了最后的“删除”按钮。
洪镇老街占地面积90万平方米,曾经居住过13800多户,人口密度高,居住条件差,周边环境凌乱。1996年,洪镇老街的旧改造开始了。项目一期共搬迁1969户,拆除危房49500平方米,实现了当年谈判、签约、搬迁、建设。
从那以后,虹口的旧的改革方式不断创新。经过20年的努力,洪镇老街终于从上海消失了。
1996年,总规划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瑞虹新城开工建设。2012年,瑞虹新城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瑞虹天地”的商业和商业功能,将住宅小区改造成为集办公、商业零售和高端住宅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国际化的时尚街区。2015年和2017年,以亲子体验为主题的商务“明星厅”和以音乐娱乐为主题的休闲街区“月亮湾”相继开业,瑞虹新城逐渐成为上海另一个体现现代宜居生活的消费生活聚集场所。
市民站
便捷的生活就在门口
在嘉兴路街道市民站的第一站,老人和孩子的笑脸正迎面走来。
这个700平方米的公共岗位拥有老人日托中心、社区活动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食堂等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虹口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为39.84%,居全市首位。虹口区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不断探索上门服务站的运行模式,以满足社区“一老一小”看病、吃药、帮孩子、吃饭、养老等“上门”服务需求。
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虹口区在曲阳街“市民驿站”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分别在凉城新村街和嘉兴路街设立了“家门口”服务站。2017年3月,“家门口”服务站被命名为“市民站”,并逐步在所有街道开放。
到目前为止,虹口区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区的35个公共邮政站,每条街道至少有一个综合邮政站,面积超过800平方米,覆盖6大类X大类167项特殊服务功能,以及多个专业邮政站。每个车站平均占地0.67平方公里,服务23,000人。结果,“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变得更加完善,居民步行15分钟就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社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