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2字,读完约5分钟
黄埔区老西门街有大量不同时期修建的旧公房。通过大规模调查发现,这些地方存在基础设施老化损坏、公房与私房混居、居住群体类型复杂、物业服务保障低、居民诉求渠道不畅等诸多管理问题,严重制约了老城厢地区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
如何解决旧公租房社区的“居民失控”和“物业管理不善”问题?在“别忘了你的首创精神,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中,老西门街道党工委和办公室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主动推进改革,突破了小西门社区公房社区的传统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由公房业主、私房业主、公房住户和房屋实际居民组成的“小西门社区自治之家”,作为社区管理的实体组织。自从这个自治之家成立以来,“环境卫生、自行车停放和邻里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子越来越好”,在这个社区生活了30多年的张载坡这样描述。
非业主的旧公屋居民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可以!
小西门社区位于蓬莱路388 -402弄,共有297户,登记人口1084人,外来人口100余人。大多数住宅建筑建于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总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
“怎么能把‘红牌’(公房租赁证)比作别人的‘绿书’(房产证)呢?像安拉一样住在旧的公共住房里并不费事,所以如果你习惯了就可以住,如果你不习惯就把房子带回国家。”住在小西门社区的李阿姨愤怒地说,但也表达了许多公屋住户的共同愿望。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公共住宅区的居民没有出租屋的所有权,因此根据《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他们不能作为业主直接参与物业管理。《上海市房屋租赁条例》只明确了公房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明确的承租人参与公房物业管理的标准。
他们有什么渠道和平台来解决他们的需求吗?老西门街的回答是:是的!
为了满足公有住房居民的实际需求,“小西门社区自治之家”应运而生。自治之家是公共住房社区居民民主管理社区事务的制度化渠道,包括四个自治管理模块:议会、执行委员会、党建联络员和纠纷调解委员会。其中,由居民选举产生的代表不同群体利益的执行委员会是自治家园的核心。执委会设立居民接待日和专题咨询制度,积极听取居民意见。居民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反映自己的诉求,包括在大会上就社区的重大问题进行投票,使居民的发言权得到充分保障。
如何复制、展示和推广?创新管理!
通过对小西门社区自治家园的试点探索,我们获得了改造传统公房社区管理模式的经验,确定了公房社区自治治理的突破口,丰富了零距离家园建设的内涵,体现了党建指导下的各方参与的共治模式的生命力和生命力,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可以复制、示范和推广。目前,老西门街共有23个旧公共住房小区,约占该区总住房面积的一半,存在类似的管理瓶颈和问题,也需要在管理上进行改革。
老西门街在小西门社区首个试点的基础上,复制和推广了这一旧公房社区的自治管理模式,龙门村、蒲玉立、景得利、安澜、鲁兴五个社区相继建立了“自治家园”。在执委会的领导下,各社区关注公共事务和群众的迫切问题,广泛动员社区居民,自下而上形成自治问题,推动自治项目。例如,小西门社区先后开展了垃圾分类、废旧自行车公益性交换、邻里改造、收集新的邻里会议、胡同运动会等近10个自治项目;景得利社区依靠问题咨询系统来解决社区居民迫切关心的问题,如在社区内停放非机动车和在垃圾箱内重建水桶等。普尤利社区执委会充分动员居民表达意见,直接参与“美丽家园”建设的实践项目,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大大提高;结合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龙门村开展了“美丽龙门”、“龙门居”、“龙门思乡”等一系列居民自治项目。
自治之家是公租房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群众组织,也使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景得利小区的小巷多年来一直被一些“僵尸”非机动车占据,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也影响了小区的环境。景得利社区执委会就此问题向每家每户发放了《咨询书》,听取了居民对清理僵尸车的意见。最后,《咨询书》以100%的知晓率和95.68%的批准率获得批准。随后,执委会讨论制定了《景德镇社区非机动车管理办法》,并决定制作发行非机动车停车标志。他们还同意在约定的时间内清理僵尸车中过期的无牌车辆,并为居民提供一个干净宽敞的社区环境。
下一步,老西门街道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上海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分类治理和“微观治理”理念,进一步明确职能分工,授权自治之家执行委员会,推动公租房管理者和社区居民深度参与。同时,在居民区自治家园的基础上,探索居民区、区域单位、商户和社会组织共建共享的街区治理模式,努力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写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