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36字,读完约7分钟

为什么我们推荐郑庆华

据普陀区新闻:今年,解放日报?上官新闻发起了“表扬身边典型人物”运动,公开征集社会上的典型人物。郑庆华,这一期的典型人物,是我推荐的。

我在市文明办工作,通常会接触到很多做好事的申请材料。郑庆华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向雷锋学习做好事并不难。困难的是几十年来全心全意地帮助周围的居民。在郑庆华,我看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责任。而且他很低调,连申请材料都很朴素。他是你我身边真正的模特。我推荐郑庆华,希望我身边的榜样能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多积极的能量。

普陀区中五小区"徐虎"

——市系统文明办副主任许一鸣说

晚上19点20分,在武夷路709弄5号小区门口,提着工具箱的身影再次闪现。

遛狗的老人对这个熟悉的身影说:“郑潇,我的电视机坏了好几天了。”你能帮我看看怎么了吗?”

“杨阿伯,侬又客气了,你为什么几天不告诉我?我要去对面修理打印机,所以我马上就来。”看着匆忙的背影,老人反复感叹:“几十年做好事不容易!”

几乎每天晚上17: 00下班后,63岁的郑庆华都会背上工具箱,在社区的街道和小巷中行走,并志愿帮助居民修理家用电器、检查电路和清理管道泄漏...只要邻居打招呼,他就会去帮忙。几十年来,无论晴雨,他都不会接受一分钱。

我听说记者要来采访,五中的社区沸腾了。几十名居民提前一个小时聚集在居委会会议室。他们都有一个关于郑庆华的故事要说:“我们社区的伟大人物值得一谈!”

“我是党员。党员不就是为人民服务吗?”郑庆华是第五中学的“本地人”,他并不觉得自己的行为很特别:“我被老邻居包围了。”我有能力帮助他们。我不应该快乐吗?”

社区中的“110”

“我们都叫他‘110’。为什么?他就像我们社区的110。他很难找到他,随时待命。”

——社区老人戴

当我第一次见到郑庆华时,他正在帮助居委会修理碎纸机。摊开工具箱、螺丝刀、电笔、老虎钳,打开碎纸机,对照说明书,只用了10多分钟,他就找出了问题的根源。周围的居民说:“我们社区知道很难找到郑庆华。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和他有很多故事。”

普陀区中五小区"徐虎"

今年春节期间,居民戴的儿子和儿媳前来探亲。当她在新年那天早早离开时,她发现汽车无法启动。"新年的第五天,我在街上哪里可以修车?"戴蓝瑛说,她首先想到的是郑庆华。现在是早上6点,气温只有3℃,大多数人还在睡觉。戴蓝瑛敲了敲家的门。听了她的话,郑庆华穿上外套走了出去,“给我看看。”。

普陀区中五小区"徐虎"

退休前,郑庆华是民政局下属的市社会工作培训中心的司机。经验丰富的他很快判断出发动机不能启动是因为天气太冷了。“他说,推就好。然后他俯下身,开始推车。”戴蓝瑛说身体不好。推了几步后,他觉得有点气喘吁吁,额头上冒出了汗水,但他坚持到汽车平稳启动。

普陀区中五小区"徐虎"

不仅“随叫随到”,郑庆华在工作中也非常细心。当地居民姚采颖安装了煤气,他请郑庆华帮他“检查一下门”。“这很简单,但当他看到煤气管的高度不够时,他去找了一些材料,为我们家做了一个支架。”姚采颖说,居民都说郑庆华“无所不能”。即使遇到一时无法修理的家电,他也会回家继续思考:“查查参考书,问问师傅,下次他会解决问题的。”

普陀区中五小区"徐虎"

与郑庆华共事近30年的宋卫平(音译)曾有一个问题:“老郑,你怎么可能什么都知道?”大约十年前,单位选拔先进,宋卫平去第五中学了解郑庆华作为候选人。出乎意料的是,消息一传开,居民们就像潮水一样涌向居委会。宋卫平突然意识到“无所不能”的郑庆华帮助了很多人,修理了很多东西,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从那以后,我一直说他是我们身边的徐虎,值得拥有。”

普陀区中五小区"徐虎"

像家人一样爱你周围的人

“我在想,这一天该怎么过?结果,两天之内,有人来找我们,给了我们一万美元。后来我才知道他的名字叫郑庆华,这笔钱是他们家存起来的。”

——孙雪芬,社区外媳妇

20年前,住在家乡江阴的孙雪芬收到了一个坏消息,而与她分居两地的丈夫死于车祸。当孙雪芬到达她丈夫去世前居住的上海第五中学时,她充满了悲伤:她的儿子还在上初中,她没有工作。她今天会怎么过?“我没想到一个陌生人一口气给我家送了10,000元。”孙雪芬当时并不知道郑庆华的收入并不高,这笔钱几乎是他家所有的积蓄。祸不单行。后来,孙雪芬的母亲和儿子同时生病住院。是郑庆华带头呼吁社区居民筹集资金,帮助他们收取运营费用。

普陀区中五小区"徐虎"

“郑庆华看不到别人受苦,所以他对人总是很慷慨,但他很少花钱。”郑庆华的妻子还记得十多年前,当他回到插队的河南农村时,他看到村里的老人一辈子都没有用过彩电,于是他花了1000多元买了一台彩电,在户外帮助人们装饰天线,他的手冻僵了。

普陀区中五小区"徐虎"

第五住宅区党支部书记黄丽菲说,第五住宅区有1239户人家,3200多人,包括60多名独居老人和许多家庭困难的居民。郑庆华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尽力而为。”“2012年,当我去第五住宅区工作时,我听到了郑庆华的故事。”黄丽菲说,“这些年来,老人打了一个电话。只要他在家,他肯定会帮忙的。他真的是随叫随到,一分钱也不拿。”

普陀区中五小区"徐虎"

“社区里有一个老人生病了,不能照顾自己,他的孩子住得很远。他们通常由清华来照顾。”社区居民沈记得有一天晚上,老人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他首先想到的是给打电话。“当时,是晚上2点。清华什么也没说就出去了,这时她接到一个电话,把老人送到了医院。当事情稳定下来并回来时,天很快就会亮。老人非常感动,夸口说清华比他儿子近。”

普陀区中五小区"徐虎"

许于震(音译)是郑庆华一户人家的“门到门”,他从小就看着郑庆华长大:“他把我们的邻居当成自己的家人。”

“做好事”的“种子”

“他是做好事的‘种子’。无论他到哪里,他都会开花结果,所以每个人都愿意和他一起做好事。”

——社区“新”居民陈玉来

陈郁听到女儿说:“记者来了。”她扔下家里一半的油炸食物,跑过来说:“一定要讲郑的故事。”。

2000年,当她第一次搬到第五中学区时,陈玉来的立体声放大器坏了。陈玉来以努力的态度找到了素未谋面的郑庆华。我没想到他会答应,然后他来帮忙修理。“我想我第一次见面时会寻求帮助,但我总是要付一些钱。”陈玉来没想到郑庆华会拒绝,于是他买了水果来感谢他,但他被拒绝了。后来,他身边的人告诉他:“郑庆华就是这样,你帮忙的时候连口水都不喝!”

普陀区中五小区"徐虎"

在郑庆华,陈玉来有一种感觉:“做人不是要回报,做人是要学会回报。”陈郁说,由于郑庆华拒绝接受任何奖励,那些接受过他帮助的人会把这种感激转化为对他人的帮助:“他就像一颗做好事的种子!”

有一次,郑庆华找到了建筑负责人陈玉来,手里拿着一本两页的德语手册,问他是否有熟悉他的人懂德语。只有这样的手册。碰巧陈玉来有个女儿在一家德国企业工作,所以郑庆华敲门求助。我听说“老郑想帮助别人”,于是那个年轻的姑娘二话没说,只用了半个小时就把一份翻译好的印刷好的稿子送到了郑庆华。

普陀区中五小区"徐虎"

“在我们的社区,有像郑庆华这样的人,就像有一个‘定海深圳’。每个人都会带他去比较他的行为,看看他哪里做得不够好。”72岁的黄秀兰说,清华就是一个例子,每个人都希望这个社区像他们自己的家一样好。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普陀区中五小区"徐虎"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54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