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8字,读完约4分钟
大熊猫开开大厦位于怒江北路,建于90年代中期。1至24层有垃圾通道,居民们一直通过每层的垃圾口扔生活垃圾。常征镇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后,“如何改变20多年的习惯”成了一个难题。
在常征市规划建设局和吕荣学院的指导下,银开小区党总支在党建工作中发挥了带头作用,党员带头以身作则,一起讨论讨论,一个一个地推进垃圾分类的具体工作。居委会配合行业委员会,物业配合镇上相关部门做好垃圾箱改造工程,落实人员安排和系统设计。经过有序的准备,4月底,大熊猫开开大厦正式实施垃圾分类。
最近,随着气温的上升,干湿垃圾被堆放在有透明窗户的垃圾隔间里,消除了过去的臭味和积水。过去的居民由衷感叹:“环境清新,人人受益。”实施垃圾分类的居民不仅要“积极配合”,还要“主动”。
宣传挨家挨户调查和倾听的声音
自垃圾分类启动仪式在常征镇举行以来,大熊猫开开大厦240户居民收到了总支部和小区居委会的宣传通知,“垃圾分类从5月1日开始实施”。许多居民知道,20多年前的陈旧观念不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现在是时候改进了。
从那以后,社区工业委员会的成员带领走廊里的30多名党员主动成为垃圾分类志愿者,一个接一个地劝阻、解释和分发宣传材料,并引导居民将垃圾分类后放入指定地点。
4月28日,各层垃圾出口被关闭,在一楼垃圾桶房改造过程中,少数居民将垃圾放在原垃圾出口边缘或直接丢弃在社区绿化带内,有的不配合志愿者,甚至打破关闭的挡板私自扔垃圾。
五一前夕,居委会干部分成三组,上门走访调查。进一步宣传和解释垃圾分类的意义,同时倾听每个人的声音。总结显示,在240户家庭中,有近20名孤独老人健康状况不佳,很难爬楼和扔垃圾;将近40个租户不太关心垃圾分类;仍然有4到5个家庭有抵抗。鉴于这种情况,党在居民区的总支部决定对他们进行分类和政策指导。
加强面向问题的分类并制定精确的政策
建筑垃圾分类必须得到所有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稳步开始并进一步发展。居民区党支部和居委会配合行业委员会和物业调研,采取分类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
“社区管理的改善不能增加弱势群体的负担”,物业管理人员定期派20多个孤寡老人家庭收集和运送垃圾,保洁人员进行“二级分类”,解除了这些老人的后顾之忧。
一些“朝九晚五”在大楼里租房的上班族不是一家人,所以很容易就“这是谁的垃圾”这个问题“争吵”。物业经理崔挨个上门告知相关管理要求,并指示年轻住户安排好"值班学生"。每天都有人负责把分类垃圾送到垃圾房。
对于有抵触情绪的人来说,“好的事情最好讨论一下。”五一期间,居委会干部进行家访,明确垃圾分类的发展趋势和管理要求,努力消除误解,争取支持。然后垃圾被故意丢弃在走廊和绿化带里渐渐消失了。
持续优化和升级,以加强后续管理
“每天,两桶湿垃圾约300公斤,六桶干垃圾可供使用。从周六到周一,垃圾量明显增加。”解宝阿姨对各种各样的数字都“一清二楚”。
改造后的建筑垃圾房用白色瓷砖覆盖,并配有紫外线消毒灯、水槽龙头、消毒剂等。
居委会、行业委员会和物业每天都在垃圾桶前现场工作。在下一步,将增加挂钩,以方便居民放置袋子和其他物品;居民有一条从大楼门厅到垃圾房的V形道路,居住区将进行改造,实现切割和拉直,方便居民入住;在送货高峰期,垃圾箱数量不够,监控设施和电子芯片不匹配...这些将与镇上的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和推广。
20多年的刻板印象已经改变,后续管理不能放松。在后续工作中,社区还将推动垃圾投递点的“定期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