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59字,读完约5分钟
据普陀区介绍,两年前,上海下达了进军科技创新中心的命令。2015年5月,《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正式发布。这个酝酿了整整一年的项目,勾画了上海未来十五年的发展蓝图,也为普陀增添了一个新的引擎,加快了普陀的转型发展。
在九届八中全会上,“科技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业创生生态区”的战略目标正式提出,并落地至今。
“一轴两翼”规划部署正式启动——积极打造“武宁创新发展轴”,加快“两翼”创新联动建设。开放的机制、创新的基因、人力资源和开拓精神都准备好了。
在普陀,越来越多的“创新种子”正在破土而出。
轴心:研究机构发挥溢出效应
沿着武宁路创新发展轴线,每隔300米就有一个国家研究院。
这是普陀区科技资源的核心区域,正翻越武宁路的“科技之乡”:上海电力研究院、化工研究院、中电50、CSSC九院、华东电力设计院、上海邮电学院、市测绘院等众多国家级科研院所,“985”高校和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分布其中。
大型复合研究所的聚集形成了普陀在城市科技创新布局中的独特优势。但是丰富的资源就像珍珠。如果它们不能串在一起,就不能发挥协同创新效应。“政府部门要做的是帮助打破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壁垒,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普陀区通过建立产学研平台和利益共享机制,开辟科研、技术开发和产业应用的渠道,提高区域科技资源的利用和共享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盘活科技创新资源,激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力,释放“溢出效应”,促进“集聚优势”向“高地优势”转化。
2016年,普陀区预拨科技创新发展资金4.06亿元,出台19项区级科技政策细则,推进国家机器人测试评估中心、聚烯烃催化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智能电网用户用电设备R&D(实验)中心建设。以及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中心、上海并购金融研究院、Network/きだよ 0安全研究院、上海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园、同济桃浦创新创业园、上海智能照明产业创新基地、金沙江路互联网影视产业集群带、上海加速器产业创新金融服务园区等一批科技中心建设重点项目。
南翼:金融力量推动科技发展
“两翼”的“南翼”依托轨道交通13号线,促进苏州河两岸功能区的协调发展,特别是长风生态商务区、中央商务区和长寿商业商务区,形成创新的协同体系和创新的生态圈。
基准越高,差距就越大,空.的发展就越大因此,长丰生态商务区提出了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特色鲜明、功能特色突出、大型企业集聚的总部型国际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目标。
目标是好的,但道路是艰难的。面对转型过程中的每一个瓶颈,园区以改革创新引领全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成功转型和跨越式发展。近年来,长丰生态商务区经济指标实现了新的增长,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贸易展览、文化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体系也已正式形成。
两年前,上海M&A金融集群正式亮相。随着机制和制度的创新以及服务水平的提高,M&A金融要素的资源已经聚集,这给普陀解决科技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遇到的瓶颈提供了启示:在很多情况下,资金不足是科技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如果更多的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可以成为主要投资者,这个问题能解决吗?
普陀区在听取了区人大、CPPCC、党外人士、区科委、人社局等职能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后,正式发布了28条支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为了利用金融力量刺激科技创新的发展,普陀必须充分发挥M&A金融集聚区的作用,借助M&A金融服务帮助科技创新的财富效应,引导M&A资金聚焦科技创新,支持中国科学院高级研究所与支点基金签署M&A协议,打造科技创新的市场化服务平台,形成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推进机制。
长丰区引领M&A金融资本聚焦科技创新领域,长寿商务区依托m50、谭佳28、京源、E仓储等创业园区,构建集市场、资本、人才、孵化园区为一体的综合创业服务平台。中央商务区积极培育“四大新经济”,形成以智能照明、软件服务和手机游戏为特色的创新产业基地。
北翼:产业升级激活后发优势
“北翼”依托轨道交通11号线,以桃浦科技智慧城为核心,与镇儒区形成联动,形成北方创新发展带。
从历史上的老工业区到科技智慧城,桃浦地区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从规划之初,市、区政府就明确认识到创新是其发展的内生动力,并明确界定了以智能安防产业为重点,同时发展节能环保、生活健康、文化休闲产业的产业定位。
据报道,目前,以安全和智能产业及产业要素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进入深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神州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和电力集团有国家重点项目落户这里。
争取“21世纪城市老工业区改造示范、城市更新示范、城市核心竞争力示范”是桃浦区转型发展的目标。这种雄心不是空高喊口号的宏伟愿景,而是在“高标准规划、高强度产业调整、高效率推进机制”这一坚实基础上的突破。
目前,桃浦正在围绕产业调整、土地收储、城市设计和项目建设,大踏步加快“起步”。
随着该地区继续发挥其力量。已运营100年的上海西站成功启动的“升级”进程,带动了周边产业从低端物流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无疑为上海市镇儒区、普陀区的建设乃至上海西部的发展填充了一个“新翼”。目前,该地区的核心区域天惠广场已经建成,尚高场、姚星光广场等项目已初具规模。与此同时,城中村和低端市场的拆迁、改造和整治也促进了镇儒地区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特别是185天来最困难的“城中村”红旗村的综合整治。此外,振华路、铜川路、水泉路、交通路、古川路、礼泉路、李尚路等七条道路也全面开工建设。
记者笔记
众所周知,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大棋盘”上,普陀的“落子”是要打造一个“科技驱动的转型实践区,一个适合生活和创造产业的生态区”。
围绕这一战略目标,普陀探索了一条“新路”——积极打造“武宁创新发展轴”,加快“两翼”创新联动建设。
虽然一路走来相当艰难,但令人欣慰的是,目前移交的成绩单仍然相当抢眼——“武宁创新发展轴线”上的研究机构正在逐步发挥溢出效应;位于“南翼”的长风生态商务区、中环商务区、长寿商务区等功能区正在利用金融力量带动科技发展;“北翼”以桃浦科技智慧城为核心,与镇儒地区形成联动,也在激发产业调整后的后发优势。
更难得的是,回首这条路,普陀并不急于追求“量”的叠加,而是在耐心地创造“质”的飞跃:强化现有科技资源的优势,培育创新的“土壤”,然后推动创新的“种子”从这里破土而出。
但是破土动工只是长征的第一步。其次,如何帮助这些工业项目更好地扎根和发展,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道隔山,桥在水中”。只有当政府提供面对面、心连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服务并满足企业的正当需求时,政府才能关心这些“创新”的幼苗茁壮成长。
可以预测,普陀将迎来一个创新和创业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一切都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