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4字,读完约4分钟
普陀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普陀年鉴》(2017)近日出版。本系年鉴以普陀区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形成以桃浦转型发展为主导的“一轴两翼”发展新格局,以推进“科技带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叶仪生态区”建设为主轴。全面真实记录2016年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城市和民生成就,突出时代特色,关注区域特色,坚持“保存历史、管理事务、促进民生”的原则
这本书有30栏,191个副标题和1451个条目。正文附有55张统计表、160张彩色页面照片和250张文字照片。为系统描述普陀转型发展的新举措和新成就,特设计“一轴两翼”和“一心家园”两篇专题文章。《普陀年鉴》(2017年)延续了前一年的版面设计风格,以苏州河堤普陀区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企业——阜新面粉厂为封面背景,以历史风貌感呼应文本中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现状,力求图文并茂、美观易读。
普陀区地方志办公室在编纂年鉴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注重内容和资料的丰富性,追求框架和栏目的和谐统一,积极探索,不断编纂和更新,使年鉴全面系统地反映普陀的基本情况,同时体现了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1。增强精品意识,关注年鉴质量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重精细化。首先,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合稿后,我们开始比较整本书的数据,并积极联系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审核数据,力求做到口径、范围、意义的统一。二是改进编校流程。逐步探索形成“四级校对、五级审核”的工作机制和方法,即黑马校对软件的初校、责任编辑的复校、各科编辑的互校、主编的统一校对;“五级审核”是指对写作单位的初审、对责任编辑的二审、对主编的三审、对写作单位的审查、对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委会成员和出版社的五审。第三,讨论和交流应该同时进行。区地方志办公室结合各方意见,多次召开责任编辑交流会,沟通编纂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联系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探讨解决办法,确保年鉴内容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2。优化框架的内容并继续开发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普陀区的一些部门和单位已经合并或转型。为保证年鉴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区地方志办公室应在保持年鉴总体框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根据相关部门和单位调整后的职能和归属进行相应的变动。如将“路桥”子目更名为“市政工程建设”,将由区市政公司在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全面审核和改革后进行征集,以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城市建设情况,突出年度重点、特色和亮点。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年鉴的及时性和对比度,年鉴的一些栏目在编纂过程中进行了规范化。例如,对于“民营经济”栏目,区地方志办公室加强了与区工商联、发改委、商务委、科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场监督局、税务局等相关单位的工作联系。,并列出了基本面、投资促进、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源、重点企业发展等30多项重要内容和数据,确保了本栏目数据的权威性、全面性和可比性,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稿件质量。
3。利用网络系统提高编译效率
在去年试行《中国通》年鉴编纂体系的基础上,将“互联网+”的全过程应用于年鉴框架的建立、征集、修订、编辑、关闭等环节。,通过该平台基本实现了与本地区各贡献者的数据交换,使得原本复杂的编译过程变得快速高效。与此同时,在验证阶段引入了黑马软件,并使用出版专业术语表和监控关键词等先进的校对计算技术来“过滤”手稿,帮助纠正不规则术语、错别字和杜撰词。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收集和总结投稿人的反馈信息和编辑建议,反复与软件公司沟通,协调解决方案,逐步优化系统功能,提高编辑效率,为年鉴信息化提供有力支持。
4。聚焦发展亮点,打造品牌特色
作为地方综合性年鉴,《普陀年鉴》始终重视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准确把握区域发展脉络,创新年鉴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断提升自身品牌,打造自身特色。一是广泛收集,捕捉普陀区域发展亮点。联系区发改委和社区办(社会工作委员会)收集与重点工作相关的稿件,形成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热点的两篇专题文章:“推进桃浦领导的“一轴两翼”新格局”和“为了群众的共同幸福”——普陀区建设“一心家园”纪实。第二是建立一个图片集,以提高可读性和历史价值。注重图文并茂,在“街道和城镇”栏目后增加一组地图布局,重点建设“同心家园”,从各街道和城镇提供的资料中,共选取20个居委会的106张纪实照片进行收集,反映基层治理的新成果和居民生活各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