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1字,读完约4分钟
在COVID-19肺炎疫情期间,上海宏康医院克服自身资源短缺等困难,筹集了大量防疫物资和慰问,并通过多个非营利组织分批将爱心传递到社区防控第一线,帮助打赢这场疫情、制止这场战争。
医生对社区很仁慈,他们负责保持土壤
在过去的几天里,两辆满载爱心物资的汽车一大早就离开了上海宏康医院,跑遍了普陀区的所有街道和城镇。车上有中药茶包和医院志愿者制作的吊唁。这些爱心材料将通过普陀区慈善基金会发放到辖区内的280个社区,并发放到一线工作人员手中。
“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工作太辛苦了。他们每天轮换,在大门口测量居民的体温,挨家挨户登记信息,加班做统计,经常忘记吃饭睡觉,有些人还在与疾病作斗争,有些人受了轻伤。为了保护每个人,他们站起来,离开他们的小房子,保护一方的和平。我们希望以此类行动支持他们。”宏康医院的志愿者说。然而,为了制作这20,000个中草药袋泡茶,这些志愿者每天还要加班加点,不停地进行配料、装袋和封袋。在最短的时间内制作出最多的凉茶袋,并尽快送到社区工作者手中。
这不是洪康人第一次“在雪中求援”。从疫情爆发之时起,他们就密切关注疫情发展趋势,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齐心协力,排除万难,捐钱捐物,努力支援“一线”。
为华侨城而战,保持土壤,尽你的职责
一张简单的桌子,一盏小台灯,一支笔,一叠文件,一个二维码...同样的白色衣服,他们从白衣天使变成了守门人,站在十字路口守卫着上海的“大门”。华侨路口是g2高速公路进入上海的必经之路,这是洪康医院朱敏杰医生熟悉的地方。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来过这里八次了。其中,从午夜0: 00到第二天6: 00的连续两个夜班与寒冷的天气相吻合,此时室外温度降至冰点,刺骨的冷风吹过。这对从事按摩治疗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按摩医生胜过体力,防疫手术胜过耐力。战胜疫情后,我是一名既有体力又有耐力的士兵。”朱敏杰乐观地说道。
朱敏杰的主要工作是为那些返回上海的人一一登记信息。由于注册工作需要通过手机应用来操作,他总是耐心细致地教每个人如何使用它。透过薄薄的一层防护手套,他的手指在冰冷的手机屏幕上滑动,几乎没有机会停下来。天气太冷了,他拿起电热水瓶取暖,摇晃着身体,然后继续工作。
“现场到处都是车辆,聚集在十字路口等待登记和通行。”这些车辆的一小部分将来自关键地区,甚至来自湖北的人。遇到这样的人,朱晓在登记询问时会更加小心。“再问一个问题,风险就会降低一个百分点。与武汉的一线医务人员相比,我们所做的是微不足道的。”他把脸上深深的伤疤视为“逆行”的荣誉勋章。
像朱敏杰一样,许多洪康人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刻投身于华侨路口的值班工作。医院还首次在COVID-19疫情交叉路口成立了志愿者应急小组,协调值班工作。医院为晚上值班的人准备了临时宿舍,这样他们回来后可以在医院里安心休息。“我们是抗击疫情的志愿者,随时准备奔赴前线。”
减少内部摩擦,援助前线,并承担保护土壤的责任
酒精是以毫升为单位收集的,每个部门每人每天只能带一个口罩...疫情爆发后,医院了解到前线需要大量的医疗物资,当自身物资紧张时,不仅向医院下达了“限制令”,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集医疗物资支援前线。限制和控制各部门医用材料的使用数量和时间。
“过去,材料是按一周的量收集的。现在,按科室实际工作人数分三天发放,护士长必须每天发放并记录。”医院后勤保障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疫情期间,后勤部门的工作比以前繁忙得多,不仅要照顾医院的物资,还要收集和包装救援物资。虽然他当了这么长时间的“管家”,他觉得自己是第一次“挖掘”,但这样的“挖掘”节省了更多稀缺的材料。看着一箱箱的口罩、消毒物品等。他匆忙赶到更需要他们的地方,觉得“挖掘”一些是值得的。
当一方陷入困境时,各方都伸出援手,疫情无情,红康深情厚谊。自疫情爆发以来,上海宏康医院已向防控专项基金捐款30万元,向上海市儿童基金会捐款3万元。共向普陀区卫生规划委员会应急办公室、区红十字会和镇儒镇街捐赠了1300个医用口罩、1000顶一次性帽子、2000副检查手套、350件防护服、400副防护眼镜和200个防护口罩。该院执行院长苏卫平说:“疫情是无止境的,宏康人的战斗精神是不朽的,支持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