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55字,读完约7分钟

据《上海法治日报》报道,这里有学生、商人和音乐制作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肤色,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和平志愿者”。近日,深圳市第一支完全由外国人组成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在长宁区正式成立,这也是深圳市第一支完全由外国人组成的队伍。

长宁:平安志愿者出现了“洋面孔”

90后,这个年轻人成了平安中国通行证

“我爱上海,所以我愿意为上海的和平做出贡献。”26岁的哈比卜来自巴基斯坦,他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哈比在上海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扎根。现在,他和父亲、哥哥一起在上海虹桥明珠购物中心经营一家手工地毯店。

谈到做一名安全志愿者的经历,哈比卜承认他选择上海作为他的第二故乡,这是因为上海良好的法律和秩序。"在这个城市里,无论是生活还是做生意,人们都感到安全。"哈比卜说,当他听说平安志愿者为城市的和平服务时,他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长宁:平安志愿者出现了“洋面孔”

哈比卜告诉记者,他已经在中国呆了8年。“很多外国人第一次来上海都会遇到困难,包括工作、学习、申请签证等等。作为一个早来的外国人,我可以给他们一些帮助。”哈比卜仍然清楚地记得,在上海财经大学学习期间,一名外国学生发生了交通事故。在警察和学校的帮助下,学生转向了安全地带。“中国警方的行动和履行职责的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哈比卜说,他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当他第一次来到上海时,恰逢世博会,许多学生报名成为志愿者。那时,哈比卜的中文不够流利,因为他刚到上海。从那以后,哈比卜加强了他的汉语学习,现在他精通汉语,能听和说上海话,是一个地道的汉语专家。

长宁:平安志愿者出现了“洋面孔”

大学毕业后,哈比卜继承了父亲的事业,选择了经商,但他不同于普通商人,因为哈比卜更有热情。在经营商场时,他不仅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还积极帮助警方向商场内的商家和前来购物的海外人士宣传中国的法律法规和防范知识,以帮助警方更好地管理商场。“每当我遇到新来上海的外国客人,我都会告诉他们在上海生活所需的相关手续和登记事宜。”哈比卜告诉记者。

长宁:平安志愿者出现了“洋面孔”

此外,哈比卜还会主动向警方通报身边的各种安全隐患,这为社区的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帮助。随后,在警方的介绍下,他被吸收为平安志愿者之一。哈比卜说,被选为和平志愿者实现了他志愿服务的梦想。

不理解“红袖章”的含义

长宁区成家桥地区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4000多名外国居民。

龙柏社区的社区警察林毅(音译)表示,辖区内居住着大量外国人。由于语言问题,警察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因此,在工作中,一群长期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外国人会主动向警方提供帮助。渐渐地,这群外国人成了预防和治疗的重要力量。

长宁:平安志愿者出现了“洋面孔”

为使社区外国人积极参与社区安全建设,同时进一步深化社区警务改革,真正将各类外国人日常管理服务纳入社区警务管理,实现共同治理、共同繁荣,长宁公安局程家桥派出所近日成立了由外国人组成的安全志愿者服务团队。与此同时,龙柏花园设立了龙柏花园海外人员服务站。

长宁:平安志愿者出现了“洋面孔”

“外国志愿者的流量比较大,很难保证稳定的志愿者时间。”因此,在招募志愿者时,警方会特别寻找住在上海并且有稳定工作的外国人。目前,已有来自法国、阿根廷、意大利、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0多名注册志愿者。上市后,他们将每月三次在社区的路口进行安全巡逻和交通协调。此外,这些志愿者还肩负着宣传法律法规的责任:向社区新来的外国人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法》,并督促他们在法律允许的时间内到出入境管理部门完成登记,以避免因不了解相关法律而造成的不便。与此同时,外国人在社区的非法行为受到监督。

长宁:平安志愿者出现了“洋面孔”

在实际工作中,共同的目标使这些平安志愿者易于沟通。但是在开始的时候,由于文化差异,他们做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但是后来他们都一一解决了。

例如,佩戴红袖章曾经让一些外国人犹豫不决。“应该在他的左臂上挂一块红布,上面写着一些不可理解的中文。这是什么?”因为他们不明白“红袖章”的意思,刚拿到“装备”的志愿者皱着眉头,看了很久,但他们还是不明白。

长宁:平安志愿者出现了“洋面孔”

哈比卜说,外国的志愿者没有穿红布的习惯。看到这一幕的社区警察很快介绍了臂章上的中文翻译,并向他们展示了如何佩戴臂章。“经过警察的解释,我们知道红袖章是和平志愿者的象征和光荣的象征。”最后,衣着光鲜的外国人“红袖章”正式上岗。

长宁:平安志愿者出现了“洋面孔”

平安志愿者架起沟通的桥梁

作为平安的志愿者,哈比卜主要负责和社区警察一起巡逻商场或社区,偶尔也会去路口协助交警疏导交通。他的首次亮相也与正在进行的交通整顿有关。

7月21日,哈比卜的第一份工作是帮助交警缓解龙柏新村附近的交通。“因为工作的对象是外国人,所以我的主要工作是翻译一些法律法规并传达给违法者。”哈比卜说。

由于成家桥地区聚集了大量的外国人,以往交警在路口执法时如果遇到外国违法者,往往会因为语言问题而不得不长时间沟通,执法成本非常高。现在有了像哈比这样的志愿者,这个过程要快得多。哈比卜记得那天一个欧洲人在高速公路上骑电动自行车。当交通警察拦住他时,骑自行车的人非常惊慌,用英语一遍又一遍地问发生了什么事。这时,哈比卜用流利的英语指出了骑车人的交通违规行为。

长宁:平安志愿者出现了“洋面孔”

“我告诉他,自从我们来到上海,我们必须遵守中国法律,这也是为了更安全的交通。”听了哈比卜的解释后,骑自行车的人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承诺不再重复。

哈比卜告诉记者,电动汽车在外国人中的使用率很高,但当许多外国人第一次来到中国时,他们不知道电动汽车需要在这里获得许可,他们无意中触犯了法律。“这次如果交警处罚,很容易因为误会而引起纠纷。我会在适当的时候用英语解释它。当他们看到我是一个外国人,我可以听它,省了交警很多麻烦。”

长宁:平安志愿者出现了“洋面孔”

由于东西方生活习惯的差异,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人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外国志愿者可以起到沟通的桥梁作用。

尼克,一个西班牙外国人,住在一个住宅别墅里,喜欢在别墅外面的草坪上放一些盆栽。一天晚上,中国居民王良开车回小区时,不小心撞毁了草坪上的盆栽,随后报警求助。

尼克是一个外国人,他认为盆栽植物是他的私有财产,合理地放置在他别墅外面的草坪上。如果它们被无故损坏,中国居民王良需要赔偿。中国居民认为外国人摆放盆栽的地方是公共区域,而不是他们应该摆放盆栽的地方,所以没有必要为盆栽支付赔偿。

长宁:平安志愿者出现了“洋面孔”

问题的根源其实很简单:在国外,住宅别墅外的绿色草坪一般都是私人区域,所以一些外国人只是认为在中国也是如此,并没有住宅绿化是公共区域的概念。然而,由于固有的语言障碍,警方无法在调解中清楚地解释这个问题。

当调解陷入僵局时,住在该社区的来自荷兰的汤米表示愿意协助警方进行调解。汤米在尼克之前来到中国生活,并且已经基本适应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许尼克很快接受了汤米的建议,因为他是一个更容易交流的外国人。原来复杂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长宁:平安志愿者出现了“洋面孔”

据悉,今后警方将通过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增加外国志愿者对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为进一步扩大平安志愿者服务范围奠定基础。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长宁:平安志愿者出现了“洋面孔”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6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