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74字,读完约5分钟
去年9月底,西康路酒店推出了上海第一台“共享冰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成为新一代“网红”。之后,它加入了绿洲公益“共享冰箱”项目,并从一个扩大到四个。
记者从绿洲公益获悉,2017年,他们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共享冰箱”。鉴于事先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也将“见招拆招”。
浦东将增加10台“共享冰箱”[S2/]
据了解,上述西康路酒店的经理谭先生是绿洲公益的志愿者,他认同国外“共享冰箱”的理念,所以在他的连锁酒店门前放置了一个冰箱来共享食物。后来,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酒店加入了绿洲公益“共享冰箱”项目。之后,在短短几个月内,绿洲公益与酒店的其他三家分店合作推出了三款“共享冰箱”。
绿洲公益发展中心主任张说:“今年,我们将在上海更大规模地推广‘共享冰箱’项目。目前,我们已经决定在浦东新区放置10台“共享冰箱”。与最初的四个“共享冰箱”一样,这10个冰箱将被放置在旧社区、农民工子女学校和“城市中的村庄”等地方。,并与附近的企业合作帮助有需要的人。
张说,绿洲公益没有实体店,爱冰箱的所有运作都需要商家的支持。之后,绿洲公益将与更多的企业合作,让“共享冰箱”发挥最大的作用,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免费食物。除了浦东新区,明年还将在其他地区推广“共享冰箱”。至于具体的交货数量和地点,需要进一步讨论才能确定。
利用高科技遏制“一个人拿更多”[S2/]
“分享冰箱”赢得了赞誉,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在运作过程中,“一人多拿”的现象层出不穷,一直困扰着公益项目的工作人员。
西康路酒店经理谭(音译)说,志愿者们通常在早上分发食物,食物摆放整齐,每人一份。然而,当下午没有志愿者分发食物时,许多人会过来用塑料袋包装食物,并经常将食物放入冰箱约5分钟,这样冰箱就会被空.冲走
记者在西康路“共享冰箱”的设置点看到,下午4:30左右,酒店工作人员会往冰箱里放一些食物。有人直接用一个大包来打包食物。当他们看到有人拍照时,他们立即转身离开了。当他们看到没人拍照时,他们跑去打包食物。谭说,“一人多食”的现象一直存在,他正试图用科技智能来限制食物。
张说:“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联系了‘共享冰箱’的相关厂商,所有2017年推出的‘共享冰箱’都将做‘销售’。目前,相关的智能技术已经成熟。那些接受食物的人将能够通过科学和技术手段,例如扫描编码,接受食物,每人一个,并在下次分发食物时继续接受食物。”
[新闻链接]
你能安全地吃“共享冰箱”里的食物吗?
项目发起人:食物来源和分配受到严格控制
无论是绿洲公益推出的“共享冰箱”还是西施多店内摆放的“爱心冰箱”,大部分都是在不久的将来分发食物,大部分都是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那里收集食物。那么,临时食品中是否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过期食品,顾名思义,是指接近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记者了解到,在国内外,一些大型超市都有专门的“临时食品销售区”,消费者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即将过期的食品。
关于食物的保质期,《晨报》去年6月发表了一篇题为《夏天,你还能在家吃那些过期的东西吗?食品中蛋白质含量越高,保质期就应该越严格。前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前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现任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合会主席顾振华在文章中表示,每种食品的保质期都是由其生产商决定的。制造商根据食品营养、加工工艺、储存条件等特点设定保质期。,并在包装上依法注明,这相当于公司对消费者对产品的承诺,即在此期限内,食品的风味、口感、安全性等方面。
保质期由两个要素组成:储存条件和期限,这两个要素密切相关,不可分割。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明常温、暗藏、冷藏、冷冻等储存条件。如果产品的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食品的保质期可能会缩短,甚至会失去安全保障。
因此,只要食品在货架期内按照相关的储藏条件进行合理的储藏,其风味、口感、安全性等方面都有保证,一旦超过货架期,就不实用。此外,顾振华说,食品的保质期是针对未开封的情况设定的,一旦打开就应该尽快食用。
张表示,目前,绿洲公益“共享冰箱”项目不仅接受保质期长的食品,还接受企事业单位捐赠的临时食品。接受食物的人一眼就能知道保质期是否结束。然而,它是否符合相关的储存条件需要捐赠者和管理者的严格管理。为了确保食品安全,绿洲公益建立了捐赠者筛选制度,严格控制食品来源,并通过相关管理手册控制食品回收和分配。同时,应实施信息登记制度,以便在发生危机时启动问责机制。此外,包括食品供应商、行动志愿者和食品受益者在内的所有相关方都接受了捐赠、接受和分发三个环节的食品安全培训,并建立了在线食品安全顾问和指导小组。
据了解,目前,绿洲公益共享冰箱项目基本实现了零库存运营余粮。在接受食品捐赠之前,管理人员会提前做好需求调查,一旦回收得到确认,他们通常会直接将货物从工厂仓库运送到授权的配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