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1字,读完约3分钟
据《长宁区新闻》报道:“摆桌子、拉横幅、发小册子。”这是过去大多数市民对法律援助宣传活动的印象。如今,市民只要打开手机,就可以在长宁法律援助中心的微信公众账号上参与“法律微课”。长宁区法律援助中心采用案例解释的形式,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居民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通过生动的法治故事向居民传授法律知识。自微信公众账户开通以来,长宁区法律援助中心通过“微调查”、“微话题”、“微解读”、“微提示”、“微漫画”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365天内连续推送1542条信息。推送的“图文并茂的法律援助”、“图文并茂的法律援助案例”和“图文并茂的便利服务信息”易于理解,并以图例的形式解释法律
日前,记者在区法律援助中心了解到,为了适应立体、互动、即时媒体的发展趋势,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中心积极运用新手段创新媒体传播方式,适应时代潮流,由内而外创新发展。
长宁区法律援助中心于2013年率先在全市开通了法律援助微信公众账户。自启动以来,已有7000多人参与互动交流,为2000多人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法律效果。同时,通过“长宁电子法律网”应用,与相关职能部门在舆情应对、信息发布、法律宣传、法律服务等方面开展联合发布、宣传推广,有效扩大了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长宁区法律援助中心还在微信公众账户平台上开发了在线法律援助咨询功能,强化了线上线下互动模式,打破了法律援助的传统地域限制。许多非长宁区甚至非上海居民也可以通过长宁法律援助中心微信公众账户平台向法律援助人员寻求帮助。这是一个伟大的突破,也是互联网时代打破地域限制的典型例子。
长宁区法律援助中心不仅通过设立宣传窗口、宣传栏、法律书籍角等方式方便人们随时随地了解法律知识,还利用和吸收社会资源,在人群集中的地方设置法律援助宣传电子触摸屏等设施,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据报道,在维护特殊人群权益方面,区法律援助中心搭建了一个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平台。2013年,率先在全市建立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律师志愿者小组工作机制,并选派20名援助律师与全区83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对接,实现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工作的无缝对接。搭建农民工权益保护平台:加强与企业工会组织和调解组织的合作,通过法律援助帮助他们依法维护合法权益,进入建筑物、建筑工地和企业。搭建保障军人及其家属权益的平台:结合地区情况开展各种支持军队的法律活动。“走进军营”系列活动已成为长宁市法律援助的日常工作。通过“法律讲堂”、“案例解读”、赠送法律书籍等方式。依法维权意识得到有效提升。搭建刑事法律援助平台:积极推进刑事案件快速审理机制建设,率先在全市开展监狱法律援助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