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2字,读完约4分钟
来自长宁区的消息称,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长宁在深度转型时期遇到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尤其是资源和环境对长宁可持续发展的制约。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造、升级和替换旧城区,通过新资源的投入实现城市功能的升级。幸运的是,长宁市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明确而有力地实施了城市更新工作。近年来,空居室的多维发展成为长宁城市发展的焦点。记者采访了虹桥办事处主任袁。
问:长宁的城市更新和之前的搬迁有什么不同?
回答:
长宁将积极探索从大规模拆建的拆除、改造和保留到小规模、小规模、低影响、渐进和多维度的有机更新方法,注重保留、改造和拆除,修复城市短处,更换存量空房,开放public/きだ。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规律,形成实施一批、启动一批、保留一批的滚动趋势。这个地区所缺乏的,无论是文化、养老还是体育,都应该让公众参与进来。区域评估是保障和前提,坚持有所欠缺、有所补充,积极调动产权人和原权利人的积极性,协调互利的相邻关系,完善功能,弥补不足,提高质量,激发社区活力,通过微观更新,让人们的生活圈更有收获。当然,对于那些一时想不清楚的人,适当地留下空白,以免造成历史遗憾。
问:城市更新的主要方面和关键领域是什么?
回答:
长宁区根据自身发展和客观条件,提出了建设宜居社区、重塑商业区、提升魅力街区、建设户外公共用地、倡导低碳生态、再造多维空空间等城市更新理念。
目前,城市更新分为三个区域:东部、中部和西部。东区历史风貌的保护与活化;聚焦文化功能,聚焦上海虹桥时尚创意产业集群,提升区域功能;结合生态环境的改善,环境较差的地区将得到改造。中心区包括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特别是那些没有成套住房和恶劣居住环境的居民渴望改造的社区;以虹桥开发区为代表的既有经济建筑改造升级;创建虹桥国际舞蹈表演艺术集群。西部地区包括虹桥机场东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微更新一些旧社区;建设一些公园和临时空慢行系统。
问:你能详细谈谈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建设吗?
回答:
豫园路历史风貌的保护定位于一个审美的生活街区,即艺术生活和艺术生活。一期建设完成洪基公园前广场、儿童图书馆绿化带、工人文化宫前广场、新联坊绿化带等4个景观节点,景观绿化改造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此外,豫园路的商业业态也在积极调整,豫园路两侧出现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商业业态。过去,空的景观绿化和公共活动用房相对较少,沿街商业风格相对凌乱的豫园路受到各方好评,被市商务委认定为“艺术特色街区”,并得到市文化创意支持基金120万元的支持。此外,武夷路和新华路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建设也在积极调查和准备之中。
问:除了历史保护区,城市更新还包括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对旧社区进行微观更新。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市区重建进展如何?
回答:
城市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善民生。长宁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民的核心幸福需求,关注人民的利益感,提高城市质量,增强城市软实力。长宁区的四个社区已被纳入“社区街道微更新”试点项目。例如,华阳街大溪别墅小区以前随意设置的晒衣架已经进行了美化,设计者还设计了地上铺满鹅卵石的向日葵形状,增强了小区的整体美感。仙霞街徐红社区居民参与了“微更新”改造项目的全过程,该项目被称为“绿色植物箱”,但实际上是建筑垃圾房的改造、西广场休闲功能的改善、空社区入口的美化等。,所有这些都是基于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赢得了居民的声誉。
问:长宁在建筑改造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城市更新是一种产业升级和发展。
回答:
随着生态文明的建设,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节能、环保和绿色工作。长宁区建筑改造自2012年启动以来,以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为契机,引入世界银行项目支持,推进机制完善、政策创新和服务引导深化,以建筑节能综合改造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区域内社会建筑(既有公共建筑)改造,提高建筑质量。截至2017年6月30日,长宁推进33栋建筑综合节能改造,建筑面积约192万平方米,节能能力19803吨标准煤。整合区外6个贷款项目,完成41226吨标准煤的节能量;建成两栋新的高标准节能建筑,节能率70%,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完成虹桥宾馆9号楼近零建筑工程施工;完成虹桥慢行道路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