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6字,读完约2分钟
据长宁区消息,9日,上海长宁区正式宣布建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长宁提出建设“以人为本、优质均衡发展”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对示范区的建设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提出了具体目标。
据介绍,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建设是文化旅游部和财政部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决策部署而开展的创新性评估工作。示范区(项目)已成为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先导区和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机制的创新实践区。它发挥了典型的示范作用,探索了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和领域
2016年11月,长宁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要求,并将积极争取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经过在上海的初步评估和文化旅游部的最终评估,2018年4月19日,文化旅游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资质名单的通知》,确定了27个示范区和47个示范项目的资质名单。上海市长宁区成功获得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资格。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长宁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推进各项惠民工程,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不断努力,成效显著。根据建设规划,长宁区将建设“以人为本、优质均衡发展”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形成具有长宁特色、可推广可复制的公共文化新模式,努力建设优质均衡的现代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化和专业化,离不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基于“共建共享、文化惠民”的原则,长宁区也在此次会议上成立了公共文化服务联盟。联盟首批成员包括长宁区各级文化场馆、文化企业、文化社会组织和商业中心等30个单位。如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海工作室、刘海粟美术馆等成员单位将从机制、阵地、信息、品牌、人才等方面着力推进长宁区公共文化发展,形成供给面更广、团队力量更专业、覆盖面更广、活动规模更大、品牌效应更突出的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