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7字,读完约3分钟
抬头望去,你在上下班的路上有无数的监控摄像头。你了解这些监控摄像头的功能吗?
近日,区委政法委员会深入调研,稳步推进“光明工程”一期工程。通过实地考察、基层座谈会、专家评议会和问卷调查,认真梳理了街道、社区等30个主要类型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和重点场所的视频监控资源、系统现状和应用需求,深入查找了我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短板1:功能布局不统一
目前,长宁区有55000多个视频监控频道。由于监控建设基本满足部门和单位的需要,且建设阶段独立,导致重复建设和盲点,缺乏统筹安排。例如,我区重点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覆盖率仅为74.1%,重要区域的覆盖率仅为87.2%。
短板2:技术标准不统一
由于前期缺乏统一规划,图像信息在质量、交换方式、编码和系统控制等方面难以统一,视频监控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公安应用的需求。
短板3:运行维护保证不统一
由于建设由各部门、各单位单独实施,部分监控系统竣工后被忽视、失效,制约了网络化应用,影响了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健康发展。
针对存在的不足,区委政法委结合区域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积极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集约化建设、标准化联网和智能化应用。
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章雷率队到联通西区公司调研,详细了解了联通推进“光明工程”的实际困难和建议。
构建一个“连接”的模式
坚持“智慧工程”和“智慧公安”齐头并进,并肩作战。通过联网5079台显示器,建成1308个住宅微卡口,升级700台街道显示器,推进联网平台和共享平台建设,确保我区初步实现“全网覆盖、全网共享、全天候可用、全过程控制”的工作目标。
加快“建设”进程
围绕“进世博”的重点任务、90%的社区入室盗窃案件“零案件”的难点任务、节点稳定控制等痛点,围绕“进世博”分流区、警卫住宅、警卫路线周围邻里等重点区域。重点社区如治安防范薄弱社区、法院、检察院、信访办公室等容易聚集和干扰群众的关键部位,率先建设脸、人、车、人
坚定“点燃”的目标
结合心理服务领域的优势,依托社会心理收集和分析机制,试点笑脸指数等智能应用建设;结合使领馆聚集区的特点,深化敏感群体和其他高危群体人脸识别的智能化应用,有效应对反恐实际需求,实现准确感知、准确推送和精细治理。
完善“用”的机制
根据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公共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区街居综合管理中心、网格化中心、教育、卫生、民防等单位被列为首批共享应用单位,加快了联网平台和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确保了项目建成后“易用、实用、实用”,给相关受委托的局和居民带来了成就感,为“光明工程”的后续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雪莲工程
长宁区以“贯通、清晰、节约、用好”为指导,将“光明工程”作为安全施工、精细城市管理的“第一工程”,并于今年6月完成招投标并开工建设。“识别工程”是指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视频监控资源,接入数字电视终端,实现实时监控、一键式帮助等功能,满足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对群防群治无缝覆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