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69字,读完约5分钟
据长宁区介绍,位于五一路727弄和709弄的第五住宅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像其他旧社区一样,这里没有电梯,许多难以下楼的老人成了“吊空老人”。仅在两年内,住宅区就安装了两台电梯,并建立了四台电梯。许多想卖掉房子的居民改变了主意。
给丈夫的房子增加电梯有很多困难,不得不面对调解居民利益的困境,项目审批和运营的困境,以及电梯增加市场的混乱。在居民区周家桥街安装电梯的道路相对顺利。这是怎么发生的?
打破僵局?自发成立一个三人小组
五号小区有49栋大门建筑,第一个破冰的是727弄21栋。
在这座没有电梯的七层楼里,住着四五十个人,老人占了百分之六十以上。许多居民都有卖房子的想法。2015年,从美国回来居住的李翔宇看到这种情况,想出了安装电梯的主意。同年9月,21号楼开始安装电梯。“我们成立了一个三人小组来安装电梯,负责财务、群众动员和技术。”
咨询的过程就像一场心与心的战斗。一位居民抱怨道:“我们的公寓很长,厨房在中间,照明很差,电梯更暗。”李翔宇说,幸运的是,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想法,很快就完成了这个家庭的工作。
随后的项目批准更加困难。光学在线报告的链接包括几个网站,如建材工业和规划局。在这个阶段,有7个单位参与平行审批,每个单位都要发送规划局的数据,总共有40多张邮票,大概有一二百张邮票要由行业委员会敲。
“没有模型,材料应该是你自己写的。后来,我去了房屋委员会设立一个项目。他们阅读这些材料,并钦佩它们。他们觉得我们的工作做得很扎实。”工程师李翔宇(音译)也根据上楼梯的势能和高度写了一份费用分摊协议。
2016年7月,21号楼电梯竣工并投入使用。整个社区都沸腾了——打算卖房子买电梯的居民不再卖了,因为下楼很方便。
升级?自治联盟的专业指导
电梯成功地安装在21号楼,每个人都争相参观。很快,709巷的1号楼也将尝试。
“21号楼有个像李翔宇这样能干的人。我们该怎么办?”在周家桥街道社区自治办公室的指导下,在居委会黄的带领下,成立了电梯升级安装三人小组,成立了电梯安装“第五”自治联盟,李祥羽成为专业指导。
在1号楼安装电梯迅速打开了局面,但也遇到了与21号楼不同的问题。个别楼层的住户有顾虑:“原来我们是最贵的楼层。安装电梯后,五楼和六楼的房价上涨最快,三楼没有优势。”旧住宅区的建筑间距相对不足。1号楼位于5号住宅区的前排,后排的居民担心照明和通风会受到影响。自治工会经常聚集在居委会讨论对策,这慢慢地使持反对意见的居民改变主意。
我终于通过了审批,遇到了水、电、煤置换的问题。由于施工中涉及的线路调整,水、电、煤及相关工程公司开了口,开出了15万元的价格。自治联盟到处寻找收费低的公司,最后把价格降到15000元。
去年5月,第二部电梯在第五中学住宅区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增加了她在丈夫家安装电梯的信心。
培养合格的社会组织,形成谈判规则和制度,安装之路越来越顺畅
两台电梯成功安装,第五个住宅区成为经验的输出地。从电梯安装工程的开始到完成,从专业技术到常驻工作...在居委会的帮助下,自治联盟探索了一套安装电梯的程序和模板。
李翔宇说,每个区的基本情况是不同的。虽然文件清楚地描述了如何建立一个项目,但它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在操作上会遇到困难。自治联盟中只有少数热心的居民,所以要全面完成服务工作有点力不从心。
一些居民认为,居住区的干部应该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不能只是“替一些居民说话”。一些居民说:“我们也是社区的一员。为什么我们总是劝自己不要计较个人得失?”在做协调工作时,居委会干部多次上门劝说,最后有些居民同意了,但有些居民甚至更抗拒。解决问题的理念是第三方专业组织的参与。客观评价第三方对多层住宅增加电梯的资源整合、技术指导和过程操作控制,也有利于促进合理的利益调解方案。
去年9月,电梯安装自治联盟孵化出第三方机构——惠家迈老屋咨询服务中心,这是一个具有专业咨询资格的民间民间组织,提供咨询和项目审批方面的专业咨询和服务,为社区居民协商谈判的一般过程、公约的制定以及遇到困难时如何寻求相关方的帮助提供指导,形成和巩固独立的咨询规则和制度。回族眉佳还提前支付了24万元的政府补贴,为居民提供了提前的“福利”。
随着汇佳迈的成立,电梯的安装正在快速进行。很快,五中住宅区的另外四栋楼申请安装电梯,不久前都通过了项目。它的服务覆盖了整个周家桥街和长宁区,甚至连外围地区都吸引了人们向它学习。周家桥街作为孵化基地,根据第五居住区的经验,梳理出一套安装电梯的工作流程。目前,已有四部电梯在街上成功安装,五部电梯已进入项目立项程序。周家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公室主任叶斌说:“在安装电梯的过程中,社区挖掘了一批有责任心的人才,培育了一批有温度的自主项目,孵化出合格的社会。组织,电梯安装的道路越来越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