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01字,读完约7分钟
5月22日,全市首个动态运行的“一网统一管理”垃圾分类应用平台在仙霞新村街道城市交通管理中心投入运行,标志着长宁区站在了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前列!自去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一年以来,长宁区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长宁区的工作情况如何?
新技术、新执法、新管理
仙霞市交通管理中心新推出的“一网统一管理”垃圾分类应用平台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监控探头上有一个垃圾溢出传感器,可以提示工作人员是否需要按照垃圾存放的比例进行清洗和运输。即使储存量达到85%,机器也会自动报警,系统设置必须在1小时内完成清洗和运输……”有了这些自动提示信息,工人们不用去现场就可以像了解自己的手背一样了解在住宅区建造垃圾桶的情况。后期,从自动归档和发送到垃圾清理的全过程方便快捷,记录详细,责任明确,实现了高效无纸化办公。
虽然疫情对长宁的许多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垃圾分类工作仍在有序进行。随着疫情防控的稳定,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新进展,仙霞街首个动态运行的“一网统一管理”垃圾分类应用平台已投入运行。技术的升级不仅为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在更多的城市地区的执法管理中得到应用。
今年,自《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长宁市城市管理围绕生活垃圾分类的薄弱环节和混乱局面,加强了信息化手段。例如,针对居民不遵守定点定时送餐,在社区送餐点周围或社区任何地方乱扔小袋装垃圾等问题,城管正在开展“双随机、双公开”专项执法检查,并结合日常执法检查进行规范。借助在线服务等信息手段,我们将进一步打造一个真正的城市管理社区工作室,通过服务应用记录团队成员对居住社区生活垃圾的分类、执法、宣传和服务的全过程;依托“一网统一管理”等信息平台,进一步突破社区管理和城管执法的数据壁垒,完善居民区个人乱放生活垃圾的取证认证。
治理中的“系统”和“智能”
长宁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和难题。如推广“定时定点”的实效与便利相结合,无固定垃圾桶的住宅区难以建造垃圾桶,标准化菜市场设置湿式垃圾处理设备的问题等。,在不同的住宅区是不同的,而且在住宅区的人员结构、住房结构和周围条件方面也有许多差异。在过去的一年里,长宁区不断探索更多更好的制度和智慧。
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第14条,对不符合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的现有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进行改造。市、区规划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研究小组,对无固定垃圾箱的居住区新建垃圾箱给予指导和支持,开辟审批规划的绿色通道,有条件的统一规划新建垃圾箱。如果相关职能部门确定是无条件的,可以研究安排门到门的收款方式。例如,华阳路街道创建了新的上门收集政策,垃圾分类和上门收集模式首先在乐飞居民区五一路70弄实施。由于居委会的宣传、志愿者服务和垃圾收集单位的运作,居民普遍认可和称赞,部分居民还帮助白领代扔垃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条胡同”的成功经验现已延伸到“多条胡同”,极大地促进了“美丽街区”的创建。
针对标准化蔬菜市场设置湿垃圾处理设备的问题,长宁率先尝试并积极探索蔬菜市场湿垃圾处理模式,对全区26个蔬菜市场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和判断。过去一年,长宁在平塘路和机场新村开展了湿垃圾现场处置工作,并针对现场处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定了解决方案。条件成熟后,在全区推广,逐步完善蔬菜市场湿垃圾现场处理模式。
针对最早也是最常见的“固定时间”问题,长宁区绿化市容局结合日常巡查和乡镇自查,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要求各乡镇准确安排和接触需要从楼层撤桶的居民,并调整“两固定”开放时间,以容纳大部分居民。为解决个别白领误送问题,根据当地情况设置错送点,并通过专人或电子监控设备来保证送达的准确性。
除了管理社区问题外,长宁市的执法和整治工作丝毫没有松懈。今年,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长宁城管制定了《长宁城管执法局2020年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目标要求,重点是“五个全覆盖”(实现执法检查的全覆盖类型为投放单位、 在分类体系中实现全面执法监督,实现行政执法事项全覆盖,全年实施专项执法和整治全覆盖)。 此外,长宁城管将进一步依托“一网统一管理”平台,借助各行业系统监管,全面推进“1+1+x”(城管+街道镇+各行业主管部门)三方监管模式的建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管理单位的执法联动机制,有效巩固和提升辖区生活垃圾分类效果。
100%、100%或100%!
事实上,长宁区作为全市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试点地区,早在2011年就开始探索垃圾分类工作。此后的每一步,长宁都走得又快又稳。2015年,长宁区在全市首批城市试点“两网融合”;自2018年5月起,长宁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入快车道,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区推广普及;2019年2月,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议在长宁区召开。当时,全国46个重点城市的相关负责人在长宁的6个现场点进行了调研...
到目前为止,长宁区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根据长宁区绿化和市容局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长宁区已建成区内739个住宅小区,覆盖率为100%,达标率为100%;全区711个生活垃圾收集点全部建成,覆盖率100%,达标率100%;完成了全区167个街道段6875家店铺的生活垃圾收集工作,覆盖率100%;完成1013个生活垃圾桶改造,改造率100%...此外,在整个地区为这两个网络建立了958个综合服务点;1个面积为700m2的可再生资源配送场;;有害废物临时存放区1个,面积306m2;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率从18.6%上升到最高的59.04%;2019年成功建成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其中周家桥、虹桥、程家桥三条街道被上海市消纳办公示,创建上海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
如此多的成绩是长宁区不断深化和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过程中,长宁坚持党的建设的主导作用,全区上下充分发挥党的建设在工作推进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推动形成了社区党组织、居委会、行业委员会、物业、志愿者、社区警察和城市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格局。鉴于固定时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全区坚持深化“有意识源头分类+固定时间分类投放+全过程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的实用分类模式。在坚持巡查方面,长宁坚持对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耐心细致的监督和评估,不仅充分发挥了居民区干部和志愿者的作用,引导居民区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还加强了市容、房管、城管、物业等部门对垃圾分类和依法整改的动态联合监督和指导。在加强宣传方面,长宁积极聚集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大力推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普及,加强垃圾分类新时尚、好做法在群众中的宣传。此外,长宁十分重视规章制度建设,推进了五项保障机制,包括例会机制、信息通报机制、基础台账机制、检查监督机制、绩效奖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