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94字,读完约7分钟
为加强对体育行业COVID-19肺炎防控工作的指导,促进我市体育场馆平稳有序恢复,市体育局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我市体育场馆恢复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各类体育场馆恢复工作的相关规范,包括备案程序、场所和项目要求、人员管理等。
适用范围
适用于室内外体育场馆、体育馆等体育场馆,包括公共体育场馆和各种商业体育场馆。
一般要求
(一)贯彻《关于进一步有序推进本市企业恢复生产和恢复市场的通知》精神,对公共体育场馆和经营性体育场馆如游泳池、体育馆、健身室、各类体育场馆恢复工作实行备案确认管理,继续暂停开展线下体育训练活动。各类体育场馆恢复工作由当地体育行政部门备案。
(二)户外体育场在符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开放。
(3)室内体育场馆按区域和项目有序开放,在封闭场所或underground/きだよ 0房间(如封闭体育馆、健身室、自行车室、团体健身室、瑜伽室、拳击室、各种室内体育馆、淋浴、桑拿、温泉等)开放的室内游泳池和体育馆或部分通风条件差的体育场馆区域。
(四)体育场馆经营单位要切实承担防疫和控制的主要责任,强化防疫和控制工作的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制定防疫和控制计划及应急预案。以单个营业场所(店)为单位,指定专人全面负责,确保各项防疫控制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备案程序
在疫情期间,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所有场馆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了备案,并逐步有序恢复开放。具体流程如下:
(1)在线注册
1.通过上海“一网通”平台“COVID-19肺炎防控”栏目中的“企业返乡人员网上登记(申报)系统”填写企业相关信息;
2.上传防控计划;
3.确认恢复防疫控制措施工作的承诺。
(二)向体育场馆所在地的体育部门备案
1、填写《体育场馆疫情期间开放运行记录表》;
2.区体育局应在两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确认并恢复工作。
继续平稳有序地开放
(一)准备工作
1、落实防控材料,配备足够的温度计、口罩、消毒剂、洗手液等防控用品,确保满足防控和开放的需要。
2.根据本指引第二条“一般要求”,对符合复工条件的体育场馆,应在场馆各区域进行防疫安全评估,对不符合开放条件的区域、场馆或项目,应临时开放。
3.重返工作岗位前,应通过在线培训,认真组织所有员工进行防疫控制措施和应急处理程序的培训,以确保岗前培训到位,员工有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应对突发事件。
(2)项目要求
1.暂停各类体育赛事、团体体操课、体育训练和其他线下人员聚集的活动。
2.健身营业场所(有氧训练、力量器械区等))、攀岩、台球、射箭、保龄球、飞镖、轮滑等。,应告知并指导顾客在锻炼时与他人保持1.5米以上的距离。
3.拳击、格斗、跆拳道、柔道、散打、混合格斗、击剑等项目仅限单人练习,不进行对抗性训练比赛。
4.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和其他网隔运动在每个工作室仅限单身人士参加。没有人能分享场地。场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米。
5.可开放的标准篮球场每半个球场不到3人。11人制标准足球场每一半不到6人,7人制、5人制和非标准足球场减半。在开幕式期间,仅限于练习,不举行对抗性比赛。
6.公共健身中心的每台设备只能由一个人操作,没有人可以共用同一台设备。
(3)通风条件
1.室内体育场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自然通风是首选,门窗应尽可能打开通风。
2.原则上,室内体育场馆应暂停使用集中式空通风系统。需要继续运行的集中空通风系统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第一,应在新风模式下运行(所有循环空气均为室外新风);其次,风机盘管加新风空空调系统可以保证每个房间的独立通风。
3.继续运行空集中通风系统的体育场馆必须进行清洁和消毒:第一,centralized/き0/通风系统的开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and/き だ应每周清洁一次;第二,运行后每天清洁和消毒空气体和环境。
(4)客流控制
1.除前款规定的体育场馆数量限制外,各类体育场馆活动区每100平方米的人员密度应控制在50人以下。
2.开展预约服务,积极采用电话、微信、app、小程序等预约方式,引导健身人群分时段分散锻炼,合理控制客流。每隔一段时间对该场所进行消毒和清洁。建议每2 ~ 4小时消毒清洗一次。
3.通过网上和网下渠道及时发布公告,明确开放时间、开放区域、服务项目、预约方式、客户须知和防疫控制措施,并告知客户,获得了解。在流行期间,可适当缩短开放手术时间,以确保有足够的消毒和清洁时间。
加强人员健康管理
(一)实行人员准入管理
1、体育场馆入口处应设有醒目提示和基本防控体系标志,并公布疾病控制中心电话的位置。加强出入境管理,对入境人员(包括员工、顾客和访客)严格执行“后续代码”验证+体温测量的管理,对拒绝接受体温测试、不能提供“后续代码”且体温异常的人员拒绝入境。
2.做好顾客健康信息的登记,包括姓名、体温、健康状况、出入境时间和联系方式等。
(二)确保员工重返工作岗位的安全
1.根据企业在“一个网通办公”平台上上报的备案信息,安排符合条件的人员复工。
2.建立员工健康监测系统,每天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查询,并登记“一人一档”。
3.监督员工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工作时穿干净的工作服。每天工作前后都要清洁和消毒。
(三)引导顾客加强防范
1.告知顾客,当他们进入健身活动场所时,需要始终佩戴口罩。如果他们不戴口罩或摘下口罩,应及时劝阻,必要时应劝说他们离开。提醒顾客在运动过程中,当口罩弄湿时,请更换口罩。
2.建议有资质的体育场馆在顾客使用设备前后提供75%酒精抗菌洗手液进行手部消毒。健身设施和设备、防护和可穿戴设备、租赁设备、体育用品等。与顾客直接接触的,应由一名顾客一次性消毒。流行期间,建议顾客自带球类和球拍等体育用品。
3.安排员工加强对场所的检查,如果健身人群拥挤,劝其及时疏散。
切实加强消毒管理
制定预防性消毒管理制度,参照《关于印发〈北京市第十九届肺炎流行期间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的通知》和《体育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成立专门的消毒工作组和监督小组,安排专人严格执行清洁消毒和卫生管理工作,并对每次消毒进行详细记录。
严格执行应急计划
安排专人负责疫情防控应急工作,每天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在该场所发现疑似感染者,或者确认病人或疑似病人在接到防疫部门的信息后已到达该场所,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好防控应急处理,并向区体育局报告。他们使用和接触的设施、设备、体育用品以及相关的密切接触人员也应适当隔离,以防止聚集性感染的发生。
积极配合监督检查
备案确认后,恢复工作的体育场馆必须自觉配合体育主管部门、所属街道和乡镇及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切实承担防疫主体责任。对未取得复工备案确认、擅自开业的,或者防控不力、整改不到位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责令停业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