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4字,读完约4分钟
“1+1+1”医疗模式能给公众带来多少好处?还是很难见到专家吗?看医生还是很贵吗?7月13日,中科院院士、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俊波院士工作站正式登陆徐汇区中心医院,院士及其团队经常访问徐汇区中心医院将成为现实。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吴,徐汇区市长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旭院士,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葛军波院士、葛军波院士团队,市卫生计生委有关领导,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和心内科全体员工出席了揭牌仪式。揭牌仪式后,葛俊波院士在手术室进行了两次介入导管手术。
工作站着陆,
医学协会的深度整合
心血管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中急性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与慢性心血管疾病相比,它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的特点。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因此,治疗应遵循就近和及时的原则。老百姓家前面的二级医院无疑是最好的治疗场所。葛俊波院士心血管病工作站的建立对普通市民来说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市民可以支付相对较低的医疗费用,同时也可以将医院里稀缺的门诊院士人数挂在自己家门口。
葛俊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他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多年,研究兴趣是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优化,尤其是心血管介入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了解,葛军波院士心血管病工作站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军波教授为核心,依托国际国内心内科、中山医院心内科等专业资源。它定期会诊疑难病例,指导和示范手术,教授和巡视病人,并通过科研指导在基层医院培养医学人才。它为心血管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技术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为医院心血管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促进了医院医学、教学和查房的发展。
葛君波院士透露,中山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人次约为50万。“三个小时在路上,三个小时在等待,三分钟在观看”经常成为公民必须接受的标准。他承诺,院士工作站建成后,他和他的医生团队将定期前往徐汇区中心医院为居民提供诊断、治疗和预防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中心医院心内科将建成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术精湛、现代化医院管理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为基层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中山”已确立了优势地位,实现了互补共赢
今年4月,徐汇区-中山医院医疗联合体正式签约并启动。目前,来自中山医院的11名国际、国内著名专家已在徐汇医院率先开展工作,全面负责科室工作。随着葛俊波院士工作站的正式启动,中山医院院长范表示,“中山”的三大优势已经牢固确立。
中山医院是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慢病综合管理分会的会长单位,贾凡会长为会长,徐汇医院为副会长单位,执行会长朱福为副会长单位。上海慢性病综合管理中心在中山医院挂牌。“徐汇运医院”紧紧依托社会和慢性病管理中心,结合中山的网络医疗,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手段,以“1+1+1”三级医疗机构和医疗保健为主体,从慢性病入手,创新“徐汇运医院模式下的云慢性病管理”,先后建成徐汇运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个服务站;同时,他还参与了中山医院牵头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血压综合防控策略及全过程管理模式优化研究”项目。
同时,内镜中心姚教授、肾内科教授、普外科刘厚宝教授、血液科刘鹏教授、泌尿外科郭建明教授、消化内科沈教授、呼吸内科主任、口腔科俞有成教授、内分泌科教授为徐汇医院各学科带头人,领导着徐汇医院的科室建设。这些知名专家教授的到来,不仅可以让居民享受到三级医院教授提供的优质医疗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据了解,自医学会实际运行两个多月以来,中心医院的医疗业务量大幅增长,医学会的多层次合作和分级诊疗工作迈出了相对较快的步伐,成效显著。中山医院一批处于康复期的患者、癌症患者和晚期癌症患者已转入徐汇医院康复科、肿瘤科等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逐步形成向下转移机制。截至6月,中山医院已将106人转到徐汇医院,56人转到社区医院;医院专家进行了10次社区医疗咨询,进行了1 847次咨询和3 287次社区门诊咨询。(资料来源:徐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