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7字,读完约3分钟

时光飞逝,时光飞逝。2018年,我们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是中国快速发展的40年。我国以开放的心态推进改革,以创新的勇气推进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提高。我们居住的天林社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经历了变革。今天,让我们走近历史,触摸时代的变迁!

来看 徐汇田林地区的"前世今生"

钦州北路现状

“你看,这个热闹的钦州北路以前叫姚家屯。每家每户都住在河边,那就是农田。”71岁的周国芳目睹了城市和农村的变化。如今,小河浜已成为一条大路,城市的第六医院、西南余伟中学和天尚方时尚生活中心就坐落在两边,将它们连接起来,方便生活。

来看 徐汇田林地区的"前世今生"

从远处看,今天的天林社区到处都是高楼大厦

周国芳居住的长春新苑,名字来源于长春大队。他居住的虹桥镇曾经是上海最大的蔬菜基地之一。1981年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长春大队当年总收入增加55万元。农民的富裕和生活改善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新民晚报》在1982年1月7日的头版报道说:“今天好消息来自本市的郊区县。上海县虹桥公社长春大队的400多名成员从今晚开始,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

来看 徐汇田林地区的"前世今生"

图为今日长春新苑小区

"那时,电视机很奇怪!"周国芳仍然记得,300多台14英寸凯歌品牌全频道电视被装在橙色电视机里送到他们家,技术人员挨家挨户帮助调试。“我可以在北京和当地接收电视节目,后来我赶上了《霍元甲》的播出。”

1984年9月,上海进行了区县行政区划调整,虹桥镇部分地区划归徐汇区。1985年5月,天林街建成,新农村公房、道路交通及配套设施建在农村农田上。周国芳也从农民变成了工人,在上海半导体器件厂工作。“工作比看农民在天上吃饭快乐得多。”

来看 徐汇田林地区的"前世今生"

图为六院开业前柳州路附近

图为1987年2月26日,市第六医院义山路新址开始打桩

1991年,长春居委会以“长春”的名义成立,1998年更名为“何谦第二居委会”。1995年,周国芳到居委会工作,看到它从姚家浜边的小平房变成了数字影院、自助图书馆、艺术咨询室和艺术展览馆,从一个拳击队变成了十多个文化体育协会,涵盖了读报、声乐、歌剧和舞蹈,居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来看 徐汇田林地区的"前世今生"

图为当前的柳州路(靠近市第六人民医院)

门口的市第六医院为社区居民看病提供了充分的便利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长春村建起了新的建筑,厨房和卫生间单独使用,高层电梯和社区绿地开始了新的生活。田林地区的公共设施越来越完善:3号线、4号线、9号线的轨道交通四通八达,市区内有10所幼儿园、9所中小学、6所医院等医疗资源,宜家、广汽城、旭辉日月光等商业综合体,浦惠堂附近的亲水性绿色平台,体现了生活在城市软实力中的便利性。

来看 徐汇田林地区的"前世今生"

“它曾经是一个偏远的郊区,有田野和森林,现在它是‘甜蜜和精神’的中心城市!”周国芳笑着说道。这是上海改革开放40年的缩影。截至去年初,上海的城市化率达到87.6%,居中国第一。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来看 徐汇田林地区的"前世今生"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35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