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58字,读完约7分钟
武康路113号始建于1923年,曾是苏联的商业代表处,由一栋主楼、两栋附属楼和花园组成。今天,这座二楼带阁楼的花园式别墅散发出宁静祥和的气氛,花园里的草坪依然是绿色的,周围是竹篱。
由于中国文学巨匠巴金先生生活了半个世纪,与著名的文学人物有过接触,所以人们把巴金先生的起居室描述为中国文学史的近一半。“星星闪烁”来自思想的光辉。当时,师陀住在武康路280弄35号,孔洛孙住在泰安路115弄5号,张乐平住在婺源路288弄3号,王喜燕住在复兴中路34号,凌克住在复兴西路147号,离家不远,是巴金客厅的常客。再加上沈从文、曹禺、夏衍、汤涛和萨特·波伏娃,客厅永远是婚礼。
描述:巴金的客厅
描述:巴金和师陀
巴金的客厅里留下了许多经典的照片。周立民介绍说,有一张名为《抢劫后的笑声》的照片,画面是巴金与师陀、李继省、孔罗荪、张乐平、王希言等朋友谈笑风生的合影。
描述:“抢劫后的笑声”
这张照片拍摄于1978年1月10日。巴金在日记中记录了这一点:
午饭后,冀生、、、、罗荪、乐平相继来了。负责照明的两位同志和文汇报的两位同志也来了。启明排在最后。这部电视电影2: 30开始,4: 30结束。吉胜在我家吃晚饭,和他聊到晚饭后九点钟。阅读书籍和报纸。十一点半睡觉。
图片说明:二楼自习室
描述:餐厅
半个多世纪以来,武康路上的这个小院子见证了一代文学大师后半生的人生历程。
漂流半条命开始稳定
巴金于1923年春天来到上海。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搬了几次家,漂泊了半辈子。直到1955年9月,巴金一家才搬到武康路113号来定居,他们的生活也安定下来。
巴金故居纪念馆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说:
巴老喜欢带花园的房子。为了找到这座房子,他们也花了很多心思。
巴金故居当时还保留着租房的收据,租金相当高,平均月租140多元。
(“我于1955年7月22日至1955年12月31日收到上海市五康路113号的房租,人民币4,990.01元整。”。(
医院里有一只白玉兰,弯着腰,需要用绳子拉才能站起来。
据说巴老最喜欢木兰,他在花园里种了大部分的花木,比如木兰和樱花。
[/s2/
巴金一家在武康路113号定居了半个世纪,这是他最长久、最幸福的稳定之家。巴金在这里写了著名的《随想录》,他在书中回忆了自己的经历和朋友,讲述了真实的故事。
搬家后不久,在1956年的新年作文中,巴金描述了住在新房子里的快乐:
我坐在床边,给一个五岁的男孩讲了一个故事。
躺在床上的孩子睁大眼睛静静地听着。
他妈妈走过来,看着他那双闪亮的黑眼睛,笑了。
这孩子十岁的妹妹练习完钢琴后上楼了。
一进门就亲切地叫“妈妈”。
母亲转过身来照顾她的女儿,
带她去了洗手间。
几个过路人在楼下的花园围墙外打电话
年轻男女的快乐歌曲,
唱歌不高,
但是我们可以在房间里听得很清楚。
门厅里挂着一幅黄永玉的画
这座老别墅的正面朝南,前面是一片360平方米的草坪。
在那些日子里,巴老经常在北门接客人和送客。
大厅很小,墙上挂着巴金先生的大幅画像。巴老晚年一直处于沉思状态,很少笑,尤其是张开双臂大笑,这张照片捕捉到了这一难得的时刻。
客厅的墙上有一幅两米宽、一米多高的中国画,是著名画家黄永玉为巴金故居特别制作的。上面还有一首名为《你是谁》的诗,整幅画给人以巨人不屈不挠精神的震撼。
据了解,黄永玉先生和巴斯基坦总是忘记他们的旧友谊。
1946年,当时只有20多岁的黄永玉在上海谋生,他住在巴金先生的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宿舍里,经常回他在巴基斯坦的家乡。
巴金和萧珊照顾他的经历,仍然温暖和鼓舞着他。
见证中国文学的记忆
展厅里有巴金故居收藏的一些文献和实物,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巴金的创作和生活。
它旁边的起居室曾经是国际政要、文学巨擘和著名学者经常光顾的地方。当时,金毅、凌克、孔罗荪、吴强、彦希、辛娣、师陀、黄裳等人经常来这里。他们渴望学习,谈论时事,共同为文学事业做出贡献。
据报道,每年11月25日,巴基斯坦的生日,这里都会有很多客人。
这所房子里发生的故事留下了许多记忆和文字。可以说,这里成了一个见证中国文学不同时期记忆的地方,也是几代读者对巴金和那一代人寄予感情的精神所在。
保存了多少原件
在客厅的壁炉上方,你还可以看到林风眠先生送给巴老的白鹭图片,这是林风眠的早期作品,很少出现。
除了林风眠,故居还保存了包括齐白石在内的200多幅绘画和艺术品。
此外,还有500多张请柬、门票、版税和明信片,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细节,还有巴金收集的、由世界各地朋友赠送的各种工艺品和装饰品,内容非常丰富。
巴老最喜欢的“日光室”
见证hakuouki zuisouroku的诞生
透过客厅,你可以看到巴老晚年作品中经常提到的“太阳房”。
描述:巴金和沈从文
1974年6月下旬,沈从文来到上海治疗眼病,一天下午,他来到了巴金的家。
当时,巴金的家人是梁肖,他的妻子去世了,他的女儿去医院分娩,他的儿子在安徽农村插队,大厅里空荡荡的。
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个患有眼疾,另一个独自一人,把藤椅搬到阳台上,聊了很久。不幸的是,当时他们在谈论什么是未知的。
这里南面阳光充足,是巴老非常喜欢的“太阳房”。
《随想录》的最后两卷是靠着窗下的缝纫机和简陋的小桌子一卷接一卷煞费苦心地写出来的。
患了帕金森病后,巴老慢慢地走着,用也在这里的助行器锻炼身体。
巴金和他妻子感情最深的公寓
事实上,对于武康路的这套公寓,巴金和他的妻子非常亲热。巴金于1956年6月23日从北京给他的妻子萧珊写信说:
知道你喜欢我们的房子,
我很开心,
我非常喜欢我们的草坪和葡萄架。
我回来的时候,葡萄一定长高了很多。
孩子们很开心,我也是
我希望书架能在那个时候完成。
……
我希望在上海平静生活的时候写点什么。
萧珊还在1959年4月28日出差时给巴金写了一封信:
“花园现在很漂亮,但是当你回家的时候,詹妮弗一定已经谢过了……”
直到晚年,巴金还深情地回忆起曾经在这里的快乐时光:
我想念曾经和我一起散步的人,
在绿草的季节,
她经常弯腰,
或者坐在地上拔草,
她有时在午餐时间和宝坻一起玩...
写《激流三部曲》的巴金和说真话的巴金
它已经成为游客与巴老近距离接触的地方。人们可以通过献花、与他长谈、倾诉心声或与他合影来表达对他的敬意。《激流三部曲》的作者巴金和《随想录》的作者巴金都令人钦佩。
如今,巴金故居已成为遗址纪念馆、巴金文学收藏中心、巴金研究中心和巴金文化活动交流中心。
描述:黄永玉创作了一尊青铜雕塑,并捐赠了这座名为“新世纪不再悲伤”的故居
在故居后院的一个地方,还开辟了一个多媒体展示区。
生活需要给文学留下一些空间
“在生活中,你需要为文学留下一些空间。武康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条由历史和记忆铺就的人文之路,值得不断探索。”
描述:巴金的笔迹
巴金故居纪念馆执行副馆长、作家周立民说,下班后,他经常走在武康路上,走到老房子门口。他经常感受到很多情绪。“无意中遇见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