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40字,读完约8分钟

在上海红梅路1900号,一座看起来像空号航母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刚刚投入使用的上汤集团中国总部大楼。

从与上海合作的最初项目到上海,上唐科技的创始人唐晓鸥给出的理由是,上海的创新环境、人才积累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是创新从源头上不可或缺的“三滴水”。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构建计划的首次发布,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的大举发行,以及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创建...正是良好的生态,吸引了上塘总部、华为5g+ai创新中心、ibm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罗明总部等大型项目集聚上海,促进了易图、深兰、优科德、穆宗、鳌等本土龙头企业的成长。

国内人才三占其一核心企业超过1100家 徐汇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劲风吹

努力成为创新的“实验领域”[S2/]

过去的2019年对于上海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来说绝对是一个黄金年份。数据显示,上海聚集了全国人工智能领域三分之一的人才,拥有1100多家核心企业,产业规模超过1300亿元。人工智能正成为上海新经济中最耀眼的颜色。

今年,国家部委把上海作为参与全球竞争的支点。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建设上海(浦东)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验区;紧接着,科技部批准成立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验区。这两个国家级载体平台都在上海,这无疑体现了上海在产业基础、资本集聚、数据资源、智能应用、科研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一天,上海增加了30gb的交通数据流量,为人工智能深入挖掘数据潜力提供“燃料”;一个月内,上海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融资额超过50亿元...

国内人才三占其一核心企业超过1100家 徐汇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劲风吹

由于是试验区,因此有必要承担起应用“先锋”和创新“试验场”的任务。“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也离不开应用场景。”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颖表示,上海依托大规模应用场景的优势,率先发布了中国ai应用场景实施方案,引导社会各界开放ai场景,打造了一批世界级场景和市级应用。今年7月,在首批10个场景的基础上,发布了12个领域、28个场景的人工智能应用需求,为制造、医疗、金融、交通等关键领域搭建了应用适应平台,推动了人工智能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国内人才三占其一核心企业超过1100家 徐汇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劲风吹

在开放应用场景中,企业,不管他们的名气和规模如何,只要他们的需求相匹配,并且他们的技能非常优秀,就可以名列前茅。上海罗明,一家刚刚落户上海的人工智能企业,与华为、腾讯、阿里等合作。,已成为上海西海岸媒体港“ai+ Park”场景的技术提供商,帮助在上海西海岸建立ai综合管理中心,授权区域安全、旅游、能源等领域,并建立人工智能综合应用测试站点。

国内人才三占其一核心企业超过1100家 徐汇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劲风吹

大数据被称为人工智能的“燃料”。上海率先出台公共数据开放管理措施,大力推进公共数据开放。《上海市公共数据公开暂行办法》于去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公共数据公开的地方政府规章。“通过公共数据的创新应用来增强所有行业的能力是开放数据的基本目标。”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明波表示,上海市公开数据的范围基本覆盖了市级部门的主要业务领域,共有2100个公开数据集。

国内人才三占其一核心企业超过1100家 徐汇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劲风吹

创建一个工业“集聚区”

如今,人工智能就像电力一样,已经成为一项普遍的技术,它赋予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力量。抓住机会的人将赢得未来。目前,全市已形成以浦东张江、徐汇滨江为核心,杨浦、长宁、闵行、静安为纽带的发展格局。

全球行业标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徐汇河畔启航。在这里,它也成为上海第一个人工智能开发集群。徐汇区区长方世忠在近日举行的“鲲鹏计算产业峰会”上表示,围绕打造人工智能高地的目标,徐汇区实施了人工智能新高地建设“T计划”,推出了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ai tower)和北洋人工智能。该镇(ai镇)的“双T”载体聚集了一批人工智能标杆企业平台,包括以微软(Microsoft)和亚马逊(Amazon)AWS为代表的国际领先企业。下一步,徐汇将围绕“人”制定并实施更高针对性的专业政策,打造最适合聚集人工智能企业的制度供给实验场。

国内人才三占其一核心企业超过1100家 徐汇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劲风吹

张江人工智能岛横跨黄浦江,在徐汇河畔以东约20公里处,是上海的“智能地标”。

与英飞凌、ibm、微软等合作。“去岛”一个接一个,正在发展成为上海乃至全国人工智能企业最集中、类型最丰富、人才最密集的聚集地。集聚带来的发散效应开始显现。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机构,微软最大的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最近展示了它的第一个孵化结果。上海钛米是首批30个受益者之一。通过成功地将微软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机器人研发中,它已经开发了十多种智能医疗机器人产品,涵盖了智能医疗、医用材料配送和其他医疗场景。微软中国区首席运营官邹佐吉表示,未来的实验室将突破地域限制,拓宽辐射范围,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并与张江科技城的创新和产业资源进行深度整合。

国内人才三占其一核心企业超过1100家 徐汇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劲风吹

借助国际创新资源,上海张江按下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快进键”。在这个面积只有66000平方米的小岛上,未来将有8000名人工智能R&D工程师和科学家。

同样在浦东,新推出的临港新区在其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人工智能+行动”,旨在引导全球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在临港率先尝试。对于国家和上海认可的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中所列的重大专项,临港新区将追加300万元和200万元的一次性配套奖励。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所有的城市景观都愿意在临港新区的土地上开放。“只要你在临港找到你想做的场景,管委会就会全力支持。”

国内人才三占其一核心企业超过1100家 徐汇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劲风吹

改善创新的“生态链”[/s2/]

无论是实验场还是聚集区,企业的参与都是不可或缺的。企业选择上海的原因是注重良好的生态。

举办大型活动推动行业发展。成立于2018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正在成为上海人工智能发展的国际品牌。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吸引了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的80,000多名注册专业访客,与会者总数超过240,000人。这是对抗的舞台,也是扩大朋友圈的好机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为上海人工智能高地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不仅将深刻改变这座城市的传统面貌,还将推动一个巨大的国际创新生态。”iFlytek首席执行官胡宇对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表了评论。这使得更多的龙头企业选择在上海落户。正如腾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所说,每次来上海,我都有不同的感受。特别是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海努力实现“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办大事办喜事。在过去的一年里,腾讯增加了一些人工智能应用项目,如上海的医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医院。

国内人才三占其一核心企业超过1100家 徐汇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劲风吹

在一个创新的城市,第一要务是拥有一流的人才。对人工智能人才的“热爱”可以从上海的举措中看出。根据上海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22条”,将合格的人工智能人才和核心团队纳入“人才高峰工程”,以“一人一策”的方式,为上海人工智能人才的创新、创业、工作和生活提供保障措施,配置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业发展平台。

国内人才三占其一核心企业超过1100家 徐汇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劲风吹

去年8月,由吴同辉青年科学家联盟发起的“一级计划”在上海浮出水面。首批“甲等学生”正式发布。他们都来自国内外顶尖的人工智能研究大学,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他们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人工智能研究的最高端领域,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创始人之一的氪星科技首席执行官朱铭捷表示,A级项目承载了一代又一代计算机人的理想,有望成为上海努力成为人工智能创新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人才三占其一核心企业超过1100家 徐汇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劲风吹

硅谷和以色列之所以成为世界创新的摇篮,是因为金融支持至关重要。去年9月,上海宣布成立中国首个专注于人工智能的产业基金。目前,首期100亿元人民币正在筹集。未来,ai龙头企业、中央企业和国家级产业基金将陆续加入,最终形成一个1000亿元的基金集团。

国内人才三占其一核心企业超过1100家 徐汇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劲风吹

为了打造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源、应用示范、系统供给和人才聚集高地,上海正在以更多的创新探索激活人工智能,以更具包容性的生态滋养人工智能。

上个月,上海第一批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发布,寒武世、上唐、SAIC等R&D领先企业和应用企业入选。这是上海加强人工智能研究前瞻性布局、建设一流创新生态的缩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成表示,上海将汇集最佳资源,全力打造上海人工智能“一流创新生态”的标志性品牌。到2021年,培育一批国际顶尖创新团队,打造10家领先创新企业和100家创新标杆企业,形成1000亿重点产业产值规模。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国内人才三占其一核心企业超过1100家 徐汇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劲风吹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32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