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7字,读完约4分钟
据静安区介绍,依托上海大数据发展总体规划中“交易机构+产业基金+创新基地+发展联盟+研究中心”的“五位一体”产业生态系统建设要求,市北高科技园区乘势而上,于2016年4月1日被认定为上海大数据产业基地,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和上海大数据联盟于当日入园。一年来,在市北高科技集团的运作下,上海大数据产业基地努力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生态系统,发展势头越来越强。
领先企业聚集在一起并发挥主导作用
一年来,上海大数据产业基地不断拥有行业数据资源、数据挖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基地产业链基础进一步夯实,形成集聚态势。目前,园区已经引进了近60家大数据企业,30家正在跟进。已经推出的大数据龙头企业主要分为两类:正在向大数据领域转型的传统大企业和大数据应用领域的龙头企业。目前,这些龙头企业正积极承担国家部委在大数据方面的重点任务,引领科研力量的进一步集聚。例如,上海大数据交易中心被批准牵头建设国家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工程实验室,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推荐下,Inspur集团、万达信息等企业也申请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大数据的优秀产品、服务和应用解决方案。
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做准备空室
依托老工业区改造的内在优势,市北高新区将老厂房改造成数据中心,率先布局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实现硬件设施和空房间布局的个性化定制,以满足云计算和大数据企业的特殊需求。园区预留了相应的产业发展空空间:在“引进大数据”层面,以“市北云立方、市北智汇园区”产业载体为主体,引进一批重点研发云计算和大数据关键技术的龙头企业,将其打造成为上海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最集中的区域;在“培育孩子”层面,园区依托莒南湾国家孵化器的品牌,与上海大数据联盟合作,合作面积4000平方米的空厅。此外,园区还与英特尔、AVIC和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合作,打造大数据产业孵化平台。
专注于在大数据领域引入智力资源
在大数据领域的智力资源引进方面,市北高科技园区目前正与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健康产业研究所、斯坦福大学等研究机构在前瞻性研究、科研项目、专业人才等多方面进一步深入探索合作。此外,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公司和上海本地企业仲晶科技联合成立的京信海威-仲晶导航大数据研究中心也落户园区。这不仅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是部委和城市之间合作的体现。同时,园区正积极探索技术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输送,与更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对接,以解决大数据企业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
完成“孵化+融资”体系建设
市北高科技园区依托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特色的国家专业孵化器,形成了从苗圃到孵化器再到加速器的全生命周期大数据孵化体系。目前,骏能湾孵化器被授权对孵化器内的小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市北高科技集团投资2亿元设立火山岩基金,重点建设覆盖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需求的投资体系,形成“孵化+融资”和“基金+基地”的服务优势,为大数据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
出国探索国际合作的新途径
目前,市北高新区正在逐步尝试国际合作,对接国际创新资源。园区与全球最权威的it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有着深入的合作,以了解大数据行业的前沿信息,并在园区内介绍gartner day系列活动;2016年6月,园区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和开源加速器联合发起成立市北高科技-英特尔联合中创空室;今年5月,在美国硅谷成立了市北高科技美国创新中心,依托斯坦福大学等美国顶尖科研力量,通过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共同进行技术创新和园区登陆。与此同时,园区正在开辟一条连接上海和美国资源的绿色通道,帮助企业在市场拓展、资本运营和人才交流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对接和互动,尤其是大数据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资源和学术资源。
积极探索行业创新支持政策
围绕大数据产业基地发展,静安区政府设立了1亿元专项资金和2亿元政府引导资金,并从大数据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品牌建设、企业发展、示范项目和人才培养等7个方面推出了18项措施,提供支持。园区充分利用优越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做好政策突破方面的文章,如聘请专业的市场顾问,及时掌握大数据产业的市场信息,为市、区政府制定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提供参考,积极争取数据开放、人才引进、资质审批等方面的突破和第一手试验。,使园区成为上海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聚集地和政策焦点。